幾個學員這時立刻停了下來,他們手腕的附近有個操縱桿。
只要輕輕撥動一下操縱桿,身上的感測器就會鬆綁。
與此同時水面下的機器人,也會停止工作,然後迅速上浮。
從早上六點多下水,這些機器人已經工作了六個多小時,也是時候上來歇歇了。
這些機器人,和普通的機器人看不一樣,這些可都是星火科技開發的最新的類人形狀的機器人。
雖然在陸地上看來都很堅固,但畢竟是長期在水面下作業的,還是在深海里。
所以必須要勤加保養,每天到中午的時候,都會被拿上來。
進行沖刷,養護,上油輸液等等。
畢竟一臺都要幾百萬的裝置,如果壞掉了,可不光維修要花大錢。
最關鍵是耽誤採礦的工期啊,這一算就是兩邊都賠錢。
所以還不如,在前期的保養上多下功夫,寧可少工作幾個小時,做最好的養護。
這樣也能讓機器人工作時間更長一些。
這些機器人,可是星火科技的工程師們,按照他們那個時代的太空助手來設計的。
可惜因為目前地球上很多太空材料還沒開發出來,而且能源問題也還沒有解決。
所以這個機器人,也只是模仿了一個外形而已。
雖然比起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機器人而言,他們這款已經是黑科技產品了。
絕對能夠領先其他國家兩個時代,可和他們星際時代的產品比起來,那還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但對星火科技和名廚集團而言,也是足夠用了。
甚至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懷疑,星火科技推出的第一代,還是閹割弱化版。
因為如果把全能版本的拿出來,那不客氣的說,絕對是碾壓全球的版本了。
別說米國人看了會發瘋,保不齊國內有些人看了都會動歪心思。
所以這款機器人,就是一個閹割掉九成公里的縮水版。
可即便如此,這種機器人對於船上的人而言,已經是超級黑科技版本了。
能夠在水面下二十幾米的海深的地方,一步一個腳印的在海床上工作留個多小時。
這不是超牛掰的機器人是什麼。
而且最關鍵是完全人類操控同步話。
這樣的機器人可適用的工作環境就太多太多了。
所以這次哈工大的羅老師親自帶隊,一方面是研究海下采礦,另外一方面就是來研究這個機器人的。
很快那些礦工們,都從座艙裡跳了出來,戴著頭盔一干就是一上午,大家都已經累壞了。
要知道雖然他們的動作是可以同步到機器人身上,可機器人身上收到的各種力,也是會反饋到他們身上的。
比如機器人握住鑽頭,在礦脈上來回移動,犁地。
二十多米深的水壓,還有洋流,還有鑽頭上發生的巨大反衝擊力。
雖然是透過感測器傳回來的,而且還是按照一比幾十的比例縮小的。
可是要在這麼多複雜的作用力,保持機器人平衡,並且正常工作幾個小時,他們也是相當累了。
這時聽到有飯吃,更是一個個快速衝到了餐桌前面。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