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廚集團還把手伸向了海洋……
就在最近一段時間,他們和濱城本地的造船企業一起在投入研發。
濱城的造船企業,會根據他們的需求,來研發出一款全新的遠洋農業船隻。
要說以前老早就有人提出過海洋農場的概念,而且很快就延伸出來了各種各樣的海上農場。
這其中就有美國的3D海洋農場,和荷蘭的漂浮農場,還有新加坡的垂直農場等多種理念。
米國的3D海洋農場,主要是利用海洋的深度,然後採用了日本人種海帶的技術。
靠著纜繩來種植海帶,然後靠著海帶幕牆,把水下分割成不同的區。
然後在不同的水深,採用籠養的模式,來養殖各種水生動物。
比如扇貝,貽貝,牡蠣等等不同的海洋生物。
這種想法是好的,但對海洋的環境要求也非常高。
而且長時間養殖,還會帶來一定程度的海洋汙染問題,最終可能會引發海藻爆發等等問題。
而荷蘭的漂浮農場,這個就顧名思義了。
就是在近海地區,打造出一條條延伸到海里的堤壩,然後在堤壩上用纜繩固定一個個漂浮在海面上的扳屋。
然後在扳屋的一層,海面上方的玻璃房裡,種植各種無土蔬菜。
上層則養牛……
想法很好,可同樣會受到天氣的限制。
一旦遭遇暴風,就要把牛遷回到陸地上,非常的麻煩。
而且只能在近海地區進行操作,經濟效益只能說見仁見智,算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至於新加坡的垂直農場模式,其實也和荷蘭的海上扳屋類似。
不過就是把玻璃溫室建在海上漂浮的平臺上,而且建的更加高大一些。
然後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的無土化栽培,種植蔬菜,為本土人民解決溫飽問題。
至於說收益,也同樣只能說見仁見智。
而名廚集團這次打造的海上農場,則和他們採用的完全不同的路數。
他們要建一艘最大的貨輪,最起碼是不能比目前馬士基的伊芙琳號小。
要知道前者可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貨船,長398米,寬58米,裝載能力是45萬噸……
而名廚集團打算打造的船,也差不多要有這麼大,甚至比這個還要大一些。
不過他們在這條船上可不會種植什麼蔬菜,他們要種的就是泛美農業開發公司研發的新品種無土栽培的玉米…
要知道以前可從來沒人這麼幹過。
因為玉米種植的成本比較低,所以以前可從來沒人嘗試過無土種植玉米。
其實要說無土種植玉米,技術難度並不高。
只要採用合適的培養基就可以,而且泛美公司還對這種新玉米的種子進行了基因剪輯和嫁接。
這種玉米的高度並不會特別高,最高也就能長到半米高。
而他結果的模式,則是會像黃瓜一樣。
也就是說結出來的玉米,會像黃瓜一樣,沿著大號的藤架結果出來。
沒顆玉米的產量,大概是六穗,到八穗左右。
而且平均成熟的週期,也就是在三個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