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年輕人,寧可到街頭送外賣,開滴滴,也不願意進工廠的主要原因。
而現在,肖鋒辦的這個技術學院,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
當然他也知道,全國現在十幾億的人口,而適齡的年輕人就有兩個多億、。
想要把這兩億多年輕人全都培養成合格的技工,那不太可能。
就算能培養成功,可國內也沒有那麼多的工作崗位。
所以他只能是儘自己所能,培養出最多的合格技術工人。
這些技術工人,不但要適應現代的全新升級的工業體系,還要適應未來新開發出來的工業體系。
而且他這次建立這個技校,給國家和社會培養技術工人只是目的之一。
更加重要的是,他在摸索一個全新的技術工人培養體系。
可以說,自從建國之後,我們就沒有這樣一個合格的產業工人培養體系。
而德國和日本為啥能夠迅速成功,成為全世界的工業強國。
其實靠的就是人家專業的技術工人培養體系。
而這裡面就有兩點最關鍵,一個就是通暢的上升渠道。
你要讓產業工人有盼頭,讓他們能看到明確的晉升體系。
讓他們知道,自己該朝那個方向走。
不是那種,讓工人進了車間,就一眼能望到頭,一眼就能看到退休的生活。
這會讓工人們感到絕望。
這麼講,並不是說,讓工人們成長到一定水平,就提拔成小組長,班長,然後進辦公室。
而是說,給工人們重新制定一個評級體系。
比如進場的普通技工,到中級,再到高階,然後等到大師級,就可以帶徒弟。
每一級別工資都不一樣,到帶徒弟又不一樣,而且沒帶出一個合格的徒弟都會得到相應的獎勵。
當然藏著掖著自己的技術,培養不出合格的徒弟,自然就是要降級。
這些都要和工人的薪資獎金掛鉤,當然工人如果有上進心。
也可以在任何時候都重返大學進行深造,都有機會可以透過考試來完成。
而且工人的工資絕對不能比做辦公室的低,即便是在工廠裡,主要管理崗位,也必須是從工人提拔上來的。
決不能是工商管理的大學生,或者關係戶直接空降。
另外這些管理港的工資和獎金,也絕對不能比高階技工,或者大師級技工高太多。
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合格的晉升體系。
而且還能形成一個合理的分配機制……
這樣的體系一旦建成,那麼就會在工人群體之間,形成一個良性的迴圈。
德國和日本就是搭建了這樣一個完善的工人培訓和晉升的體系,才會有那麼多的人願意當技術工人。
因為當技術工人,在他們的國度,賺得不比坐辦公室的少,晉升也有保障。
而且社會地位也不低,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所以很多年輕人就願意做這個。
最關鍵這對他們而言是一門可以做一輩子的行當!
當然想要做到這一點,那可任重而道遠。
現在肖鋒要做的,可不光是建立這麼來一個職業技術學院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