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我又雙叒叕開新書了:重啟人生:我能打給十年前的自己,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
而這套工匠培養體系,看著簡單,可實際上建立,那才叫一個難!
想想德國,和當年的日本,是花了多少年時間才建成這樣的體系的?
而現在日本出現的問題就是,體制過於僵化,讓年輕人看不到晉升的希望。
這也是和他們等級社會森嚴有關,所以現在很多日本人已經沒了他們祖輩當年的幹勁。
所以乾脆就選擇躺平了。
而德國人在這方面稍微做的好那麼一點,這主要是因為德國人在財富分配上做的比日本好。
就是公司和社會,會把相當一部分的利潤,分給員工。
讓員工們感受不到巨大的生活壓力,讓員工們能更多的分享到紅利。
這樣才能讓員工們更有動力在崗位上堅持下去,並且大大提升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這也是我們的工廠,在七八十年代時期的樣子,那時候的工人是把自己當成工廠的主人的。
可後來什麼時候這種風氣變了的?
因為改開,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把好的政策和資源集中支援了某些地區。
其他地區就成了長期被吸血的物件,再加上別的地區,民間可以做一些越界的試探。
上面就睜一眼閉一眼,可如果北方的工廠進行這樣大膽的試探,那可就完犢子了。
輕則說你賤賣國有資產,重則說你這是方向問題。
結果就是南方民營經濟越走越活,北方漸漸就僵化,到後面就沒了創新的勇氣。
最後輕工業領域,南方的民企私企迅速搶佔市場。
北方國企因為不夠靈活,漸漸丟失了陣地,然後就被人扣上人員臃腫,人浮於事的帽子。
最後工人們的想法也漸漸變了,最後導致整個體系崩壞。
當然這些都是後面人們總結出來的……
而現在要想重振我們的重工業體系,那就必須要在重工業這一塊加大投入。
因為多少年了,我們國內不管是國營,還是私營企業裡面使用的主要還是歐洲和日本的生產線。
這樣一來,別看我們生產了大量的工業品,可實際上最後能留在我們手裡的利潤卻少之又少。
就比如最近一段時間,國內很多省份,都開始實行了拉閘限電。
很多人對這種情況就進行了很多解讀。
什麼要工業品漲價,希望給大洋彼岸的通貨膨脹在助推一把云云。
每當看到這樣可笑的說法,肖鋒都是無語。
怎麼現在這種必贏的說法到處都是……
這些人把老百姓當成什麼了?
這樣的論調看多了,真的讓人覺得…
其實這拉閘限電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此前為了碳綜合,我們加大了風電,光伏的建設投入。
而減少的火電的配比,結果很多火電廠產能下降。
再加上早前因為供給側改革,很多煤礦都被關停了。
結果今年氣候異常,北方地區降雨頻繁增多,再加上煤價高企,導致很多電廠儲備煤不足。
所以電廠自然不願意在這時候多發電,因為多發電,就意味著多賠錢…
至於說想要國際貨物的定價權,還有助長一下外面的通脹。
這真的是……但凡懂點經濟學,都不至於說出這樣的話!
因為都這時候了,怎麼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