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可以延緩這兩家企業,在海外擴張的步伐。
畢竟兔國國內市場的支撐,會讓這兩家企業贏得更多的資金。
加快技術的積累,然後有了資本,他們就可以放心大膽的進軍國際市場了。
可是這時候如果日系車企,能夠在兔國市場,拖住這些兔國車企發展的腳步。
那麼自然也就減緩了他們進軍海外的動力。
否則如果眼看著這兩家車企,在兔國市場做大,越做越強。
錢都被他們賺去了,他們就有更豐厚的資金,可以打通海外的渠道,研發更先進的技術。
那到時候在海外市場對決的時候,日系車企可就面臨被動了。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戰火一直控制在兔國本土。
這就是日系車企這時候打的主意。
推新品,降價就是現在他們最為倚重的幾個重要手段。
而且在他們看來,這些手段還特別有效。
畢竟現在兔國汽車市場,正處於轉型階段,雖然電車和混合動力車在市場佔有率開始逐年上升。
但是目前,佔據市場主流的,依舊是燃油車型。
畢竟在電池技術沒有取得重大突破,不能緩解里程焦慮,不能解決冬季電池放電效率低,以及充電速度慢等諸多問題之前。
電動車想要大面積普及,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所以日本人, 還是有信心,在兔國市場上可以和兔國車企在纏鬥十年。
而這十年,也是他們給自己爭取的時間。
在電動車,和混動車領域,他們也覺得自己可以有所作為。
可實際上,在新能源領域,他們的腦子也亂的很。
一方面是企業太大,轉型調頭困難,而且一下子放棄傳統燃油車領域的紅利。、
就連德國人都做不到,日本人又如何捨得?
而另外一方面,則完全是因為他們在新能源賽道上點錯了技能樹。
此前他們放棄電動車研發,大力度搞氫能源計劃,結果乾了這麼多年,卻是竹籃打水。
雖然也是有相當身後的技術累積,可問題是,人家大國是不會跟著你的指揮棒轉的。
這次兔國和鷹醬很默契的都選擇了電車作為新賽道,就很好的給日本人上了一課。
或者說兩邊是一人賞了他一記大耳帖子,可以說是抽完左臉,又抽了右臉。
狠狠的告訴了他們,綽爾小國就不要計算著,如何在替大象選擇賽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