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我又雙叒叕開新書了:重啟人生:我能打給十年前的自己,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
所以按照肖鋒的指示,這碳奈米管晶片的工廠,就特意安排在了我們的北鏡邊疆省份。
在肖鋒看來,這地方群山環繞,周圍也是綠水青山。
每年除了冬天時間長一點,冷一點,也沒什麼其他缺點。
夏天不是很熱,即便也能到三十幾度,可也就幾個星期就過去了。
冬天燒上暖氣,也不會很冷。
最關鍵是地方小,人不多,所以人心就相對比較淳樸。
如果去了南方的花花世界,那就真完犢子了。
想想看,早年我們也有這樣北鏡的寒冷之地,可為什麼我們就沒有發展出北歐那樣的現代工業群來?
話說當年北歐地區進入工業大發展時代的時候,其實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環境的淬鍊。
正是環境鑄造了一個個國家的民族性。
比如瑞士,和瑞典,國家都不大,但卻都有很多他們自己的代表性工業體。
比如瑞典的冶金,和機床,還有瑞士的手錶和機床。
而作為那一圈裡登峰造極的,就是德國人了。
當年北歐也是苦寒,人們一到了冬天,也沒啥地方可去。
另外這幫老外腦筋也比較死板,也沒什麼其他的娛樂活動。
除了冬天到外面滑滑雪,或者打打獵,要不就是一大幫人踢踢足球,連摔跤來發洩過剩的精力之外,真就沒其他的想法了。
這些還不夠,那就躲在家裡研究機器。
比如瑞士的製表匠,就是這麼磨鍊出來的。
一到了冬天,也沒什麼農活可以做,就躲在家裡研究齒輪,研究手錶。
瑞典那邊的在研究打鐵鑄炮,而德國這邊就比較龐雜了。
因為到十八世紀都還不是一個國家,幾乎一個城堡就有一個領主。
而每個領主為了讓自己的領地有競爭力,都會挑一條不同的賽道進行鑽研。
比如耶拿城的人就一直在研究磨鏡片,沃爾夫斯堡的人就在研究造機械……
就這樣連續幾代人傳承下來,後來就鑄造了歐洲製造的傳奇。
後來又正是這些歐洲製造,成就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再後來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緣故,這些歐洲人又拖家帶口跑去了米國。
然後這裡面的科學家,又在米國引領的第二次工業革命。
而我們呢?卻始終就沒有發展出像樣的工業體系,甚至因為有儒教的存在。
導致了我們的民族,一直都沒有產生過真正的邏輯思維。
自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我們就再也沒有誕生過像樣的哲學家。
沒有哲學家,就沒有深度思考,就不會有邏輯思維的誕生,就不會有真正的科學世界觀。
這也正是歐洲文藝復興之後,在經過三百年的互相征戰,反而產生了無數的思想家,哲學家。
最後成就了西方的近代科學霸權的緣故。
而我們這邊,滿清入關之後,人都往南方跑。
因為南方的環境好,那裡就是花花世界。
你比如人家的祖輩寒冬臘月的時候,蹲在冰冷的工作室裡,研究齒輪,研磨晶片,打磨機場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