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咱們華系車在電動車領域的專利數,就已經是他們的兩倍還多了。
而隨著,咱們在電動車領域的繼續投入,以及突破,那麼早晚他們會面臨碾壓的局面。
也許他們還可以靠著以前的技術吃上幾年的老本,但被淘汰是早晚的事。
尤其是當咱們完全你掌握了電池技術之後。
攻克了電池快充,容量,衰減這些難題之後,那時候就是他們看咱們臉色過活的時候了。
還有另外一點就是電控系統!
可以說在這方面,一直不是德國人的強項。
可以說德國人在工控軟體領域很強,尤其是給各種工業機器人裝系統,西門子那絕對堪稱是業界翹楚。
但問題是,當涉及到人機互動,車機互動這方面,德國人就不行了。
因為這玩意需要使用者體驗,要感知使用者的需求,然後根據使用者的需求出發,不斷改進,以使用者的需求為根本,搭建體系,這就不是德國人擅長的了。
因為這裡面涉及到一個社交網路的問題。
而自從網際網路誕生至今,德國,日本,甚至歐洲,都沒有誕生過什麼特別大的網路媒體平臺。
以往咱們可以說,德國人和日本人是不屑搞這玩意,因為這東西並不涉及到根本技術。
對提高社會生產力,沒有什麼實際幫助。
所以嚴謹的德國人,和刻板的日本人不願意搞。
可實際問題是,這種社交網路確實是不涉及實際提高生產力的技術。
可這玩意卻能夠提供至關重要的使用者體驗,能夠提供互動。
而智慧化的一個最重要的要素,就是互動,包括人與人的互動,和人與機器之間的互動。
而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全世界就只有兩個國家,一個是鷹醬,還有一個就是兔子了。
而在這個領域,走在最前面的就是特斯拉!
說起這家企業,那絕對可以說是未來華系車的一大勁敵。
因為這家企業,一直在引領者電動車發展的方向和潮流。
可以說他們的出現,讓所有搞電動車的企業看到了方向。
哦!原來電動車是要這樣搞的!
而他們推出的自動駕駛技術,就是一時間引領風騷的獨門絕活。
而這時候,就不得不說,他們進入國內市場的好壞了。
根據某地人的說法,當初之所以引進特斯拉,是為了搞個鯰魚效應。
因為在這之前,咱們國內那些電動車廠商都是騙補的,不思進取。
而把特斯拉引進來之後,有了競爭,這些企業自然而然就會成長起來。
騙補的自然就活不下去會被淘汰云云……
每當聽到這樣的混蛋言論,肖鋒都想抽他兩個大嘴巴。
你特麼把人當傻B嗎?
就算你想引進來把他當鯰魚,可你不能站著引進來嘛?為啥要非得要那麼低姿態的引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