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們在21世紀的前十年,我們加工企業所面臨的尷尬境地。
而這種情況直到2008年之後,才稍微得到了一定的緩解。
關鍵還是因為,首先是我們有王總,在日本那邊收購了一家高精度的模具生產廠家。
在瞭解了他們的生產工藝之後,咱們國內的衝壓機方面就有了長足的進步。
從而在衝壓模具這一塊有了長足的進步。
另外一方面就是咱們透過某些渠道,從瑞士,和捷克搞來了幾臺主流的高精度五軸聯動機床。
這下總算是在軍工領域解決了咱們的燃眉之急。
唯一可惜的是,這些高精度機床的數量實在太少,所以雖然解決了有無的問題。
但在產能方面,卻一直提不上來。
而且有時候還要承接一些民用領域的任務,所以咱們的精加工領域進步速度一直不快。
其實對於現代的機床產業而言,高精度的五軸聯動機床,就已經是業界的天花板了。
雖然很多人也聽說過六軸聯動機床,九軸聯動機床。
可實際上,這些機床,也不過就是五軸聯動機床的衍生品。
五軸聯動機床,已經能夠生產出目前世界上百分之一百的工業品了。
而之所以還要研究六軸,和九軸的出來。
其實也是因為,一些異形工件,的背面,或者是側面也同樣需要精加工。
而那些多出來的軸,其實就是控制夾具轉向,讓機床完成一體成型的輔助驅動軸而已。
如果是五軸機床也一樣可以加工這些工件,只不過需要把工件取下來,人工反面,從新測距對刀而已。
就是相對比較費時間而已……
而這些機床,我們是統統不能自產的。
說句在實在一點的話,蘇城某企業生產的機床,其實就是灣灣的套牌貨,效能甚至連灣灣自產的都不如。
而精雕那邊的,也同樣是一款組裝產品。
反正在星火科技的第二代柔性加工機床沒有誕生之前,我們國家的精加工機床,可以說是一比吊糟。
完全就是一個趴在爛泥裡的產業,和國外的差距。
甚至比我們能看到的晶片,光刻機領域的差距還要大……
而星火科技此前推出的第二代柔性加工機床的橫空出世,那完全就相當於在我們和世界頂級差距的鴻溝之上,直接給咱們架了一座天橋。
咱們甚至都不用彎道超車了,直接從橋上走過去,就直接把他們百年的積累給抹殺了……
最近一段時間,隨著星火科技那邊產能的爬坡,目前國內已經有不少國企和央企,都配套上了他們出產的柔性加工機床。
並且也已經在很多企業的生產一線,得到了驗證。
這機床他確實是比原來的五軸聯動機床牛掰啊!
尤其是他的柔性加工技術,那簡直就是所有加工企業的福音。
還有就是他們的操控軟體,這玩意也忒牛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