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這已經是常規操作了。
可如果你要是真的靠著兩位老大哥的遺產,真正能夠成長起來那也行。
只可惜,把資產分完了之後,他們就還是那麼點本事。
要說做機床,同樣是系統來自西門子,英飛凌,減速機來自西門子,滾珠絲槓軸承和減速電機來自日本電裝。
最後自己就做了個臺架……還不合格……
生產出來的機床,吹的天花亂墜,可是在市場上卻依舊無人問津。
很多工廠寧可去買日本用了三十年的二手機床,也不願意買他們的裝置。
最後的結果就是一代代的惡性迴圈,最後是把咱們的精加工行業徹底搞死了。
而很多國內的加工企業,也是被逼無奈,只能去購買德國和日本的機床。
而德國人和日本人也是精,要說以前,因為巴統協議,先進的五軸機床是不許出口給咱們的。
但是現在嘛,也無所謂,他們會想盡辦法出口一些閹割的裝置給咱們。
比如目前主流的五軸聯動高精度加工機床,但這些機床他們都加了定位陀螺儀,只要你動,他們遠端就能給你鎖死。
要不也是裝了一套特定的監視軟體,反正你只能按照原來設計,使用控制軟體,加工之前你說的那種工件。
如果你想要加工一種全新的工件,那這套控制軟體就不支援,如果你硬來,那隻會搞壞機床。
而且就算你想要改造,你也只能請人家廠家的人來幫你升級軟體。
人家還要對你的工件進行稽核,看看這玩意是不是有軍用的可能。
如果有軍用的可能,人家可是不會幫你升級操作軟體的。
另外就是,他們會在電動機上做手腳。
比如如果你加工軍用的工件,因為軍用的工件對效能要求比較高。
所以一般都會採用特殊的合金材料,而這種合金材料又會具備某些物理特性。
比如有的特別硬,有的特別脆,有的特別軟。
所以對加工的刀具轉速,或者是夾具的力度,都會有特殊要求。
而他們就會在電機上做手腳,比如給你安裝一臺慢速電機,轉速最高只能在幾千到一萬轉之間。
這樣就只能用來生產民用工件,但用來生產軍用的金屬工件就不達標。
反正這幫洋鬼子,如果想要坑你,那他們的手段可多著呢!
所以在進入21世紀之後的前十年時間裡,咱們在精加工領域,可以說是吃盡了啞巴虧。
要知道咱們可是在進入21世紀之後,上層就已經提出了產業升級的理念。
說白了就是想要進軍高附加值產業,而高附加值產業,就意味著高科技。
而高科技,就對材料,和精加工,有著格外高的要求。
就比如一臺汽車,看似簡單,但其實對發動機的加工精度就要求非常高。
每個零部件之間的公差,要求那都是零點幾微米級的。
要不然每個零部件,你都有幾微米的公差,最後組裝到一起,你就會發現整臺機器的公差,居然可以打到厘米級。
甚至到最後,有很多零部件你都安裝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