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本新書: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級,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
ASM這還算反應快的,雖然股價在跌,但他們也在積極展開自救。
一方面要儘快出貨,把自己能賣掉的資產全部賣掉,盡最大的可能回收資本。
另外一方面,其實也是想和H國方面套套近乎。
想想看能不能從H國這邊套取一點資料回去,然後好展開自己的研究。
最近幾年的H國是讓他們越來越看不透了。
因為現在的H國科研,已經完全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根本就不和他們搞一套的路子。
而這頭就是第九實驗室起的……
想想也是讓西方的科研工作者感到悲哀啊!
以前,甭管你是H國的也好,還是M國的也罷,但凡是搞科研的,你想搞出點名堂來,都要遵循一個體系。
那就是你要把科研成果公佈到某些著名雜誌上,或者是發表幾篇非常有影響力的科學期刊。
首先獲得科學界的認可。
而科學界認可之後,你要經過很多其他學者的複製實驗來考證。
驗證你確實沒有吹牛掰,等到確認了之後,才會最終確認你的學術成就。
而這就是國內很多科研工作者口中最經常唸叨的SCI。
而且就是靠著這些論文的影響因子,才會影響到這些學者,最終能不能拿到教授的稱號。
那些醫生,能不能拿到主任醫師的評級等等。
甚至現在國家的很多科研經費,都是要看你論文的影響力來分發的。
如果你能在自然這樣的雜誌上刊登幾篇影響力非常大的論文,那麼你就很有可能會拿到一大筆的研發經費。
甚至現在很多學校的教授,根本就不在專注去搞實際研究了,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學論文上。
因為這就是他們發現的新空子……
一片論文就能換來,來年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科研經費。
只要花時間研究文章就好了,誰還在意要不要真正的去考證這些論文的真實性啊!
反正現在每年全球發表的論文都成百上千的,也沒多少人會真正研究的。
至於說這些論文的真正用處,呵呵,反正他們壟斷了學術界的話語權,他們告訴你有用就是有用,沒用就是沒用。
而在國外更樂於看到國內這些學者把經歷都用在寫論文上。
反正都是動嘴的,又不去動手,而這些虛無縹緲的理論方面的知識,對於社會的科技進步,說到根子上是沒多少促進作用的。
畢竟不是人人都是愛因斯坦,怎麼可能每個人都發表特別有用的科技理論出來。
而西方的科技界,就是用這這樣一個個的論文體系來誘導那些喜歡走捷徑的人的。
而且他們這樣做,還要一個好處。
那就是幾乎每個國家都會有個專門的科研評估團隊,他們會從這些論文裡找出,並且發現在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比如那些真正有價值的科研理論,和科研方向,他們就會給那些學者發去邀請函,邀請這些學者到歐美去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