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果你就卡在這個步驟上不能突破,那麼你在進入下一代產品研發的時候,也會同樣被卡在這裡。
甚至你在下一代產品研究的時候,從一開始可能就要走很多彎路。
畢竟很多技術,都是要從一點一滴開始積累,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錯過的。
就比如當年咱們自研的大飛機。
其實最初是要放在沈飛研發的,那時候沈飛的科研人員也足夠,技術根底也過硬。
可是某些人就非得把專案搶過去,然後硬是以行政指令的方式把專家都調到魔都去成立專家組來搞這個專案。
好吧,集中了很多資源,終於是把飛機造出來了。
而且都已經進行了試飛了,甚至都飛上了青藏高原了。
就差最後的打磨拋光,精益求精了。
這個時候的大飛機,雖然是能飛,但不可否認還存在這油耗高,使用壽命不夠長等等問題。
但只要你再繼續打磨下去,只要你在堅持個十年八年的功夫,你就能真正打磨出屬於咱們自己的大飛機了。
可就在這麼個節骨眼上,米國人找上了門來。
說要把麥道公司賣給咱們,和咱們聯合生產大飛機。
那麥道是啥啊?當年可是和波音齊名的米國著名飛機公司。
很多客機都在全球各地飛呢,甚至空客當時在他面前,那都是弟弟。
不過當時咱們還是很警惕的,還有這好事主動找上門來?
咱們自然要好好盤算盤算,於是也並沒立刻同意。
可就在這時麥道找到了一個重要的人,並且那啥了他。
然後這位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就否定了咱們的大飛機專案。
一句造不如買,當時不知氣死了多少沈飛的老專家。
大家含恨解散了專家組,大飛機專案從此被擱置。
而最後那位……寧,則是帶著全家老小跑去了AUS安度了餘生…
不能多說了,多說又要惹得和諧大神不高興了。
再後來同樣的套路,就在國內的很多製造領域多次,並且重複的上演。
比如北美某紙業公司,就靠著這一招摧毀了整個東北的造紙業。
還有同樣的玻璃製造行業,也有過這樣被重新大洗牌的經歷。
具體的就不多說了,說多了那啥。
而此前阿斯麥和咱們談成的那筆交易,就很有可能又是同樣的套路。
不過現在都無所謂了。
而這一次荷蘭人之所以如此著急,也是因為他們突然收到風。
就是年初時,咱們某家企業剛剛和他們簽署的那份十二億美元的合同,咱們這邊不想要履行了。
之前交的一個多億的訂金,咱們不要了。
這下荷蘭人是徹底慌了。
要是以前他們完全可以找個法庭起訴咱們這邊違約的,不光要賠那些訂金,還要按照合同把違約金也賠給他們的。
這要是一天之前,他們絕對敢那麼做。
可是現在,借給他們八個膽子,他們都不敢。
原因很簡單,目前全世界範圍,他們還能夠找到的訂單,也就只有魔都的那兩家企業了。
如果把這兩家都得罪了,那他們就真的離破產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