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本新書: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級,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
而這次荷蘭人選擇談判的物件,其實就那麼兩家。
畢竟在晶片製造這個領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玩得起。
因為這玩意真的太貴了,不信你看三桑和特極點,他們如果說建造一家晶片加工廠,那動輒投入都要上百億美元。
因為生產晶片,可不光是光刻機非常昂貴,而且還非常費電。
想要建造一家晶片工廠,這裡面光是配電,你就要花進去好幾十億去購買裝置。
還有就是各種廢水處理,以及高危化學品的處理,這都是非常費錢的。
所以想要生產晶片,真的不是什麼人都能玩得起的。
而在咱們國內,其實也就兩家企業真正在做。
兩家企業都位於魔都,一家是某微電子,另外一家是某芯國際。
採用的是兩條腿走路的模式,一家主要是自研光刻機,而另外一家則是一邊研究仿製,一邊採購。
與此同時再給全國的各家需要晶片的企業進行代工。
在此之前,這兩家企業真的是嚐盡了被卡脖子的痛苦。
目前市面上最先進的光刻機,他們根本就買不到。
而你說要自研的話,可惜因為人才缺乏,技術也相當缺乏,再加上很多關鍵部位的專利還被人那在手裡,還缺材料,缺資金。
反正進展一直非常緩慢,甚至當人家荷蘭人的7奈米光刻機量產的時候。
咱們這邊才剛剛攻克90奈米的光刻機技術。
等到人家5奈米光刻機出來,咱們這邊才剛剛開始28奈米光刻機的研發。
而且迫於某些方面的壓力,某單位還提前宣佈咱們已經攻克了28奈米光刻機的技術。
但事實上,是否真正有攻克,這個可就不好說了。
否則的話,在年初的時候,全球市場出現汽車晶片短缺的時候。
咱們作為全球最大的工廠,也不至於不能補上這個缺口,給全球供貨了。
要知道目前汽車晶片使用的主流,也就是28奈米的晶片而已……
以前往往都是這兩家企業,主動去找荷蘭人談判,願意花高價,從荷蘭人哪裡購買光刻機。
就比如年初的時候,某企業就和阿斯麥談成了一筆十二億美元的採購。
不過具體細節並未對外透露,但用腳趾頭想也能知道。
人家賣給咱們的肯定不可能是頂級的光刻機,別說頂級了,就是28奈米級別的估計都夠嗆。
不過也可能是28奈米級別的,畢竟咱們自己的研發也到了這個節骨眼上。
如果在這個時候把28奈米的光刻機賣給咱們,這樣就會打亂咱們自研的節奏和步伐。
畢竟老外可不傻,壞都是冒壞水的那種壞。
有很多領域,咱們都是這麼中招的。
就是有一些科技產品,他就不賣給咱們,逼的咱們自研。
可當咱們馬上就要取得突破,就差那麼臨門一腳的時候,他就來給你搞破壞。
把成品賣給你,不讓你最後去突破那一腳。
而搞過科研的都知道,這最後臨門一腳的重要性。
如果你自己搞明白了,那就是一理通百理明的事。
今後你可以把這些技術無限的複製,用到下一代的技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