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歐洲這邊一上班,就能夠從亞洲發過來的資料,開始繼續試驗。
等到歐洲下班的時候,漂亮國這邊剛好開始上班了,歐洲的實驗室,又可以把他們工作一天收集的資料,發到米國這邊。
這樣一來,就可以做到週而復始,全天候的工作不停歇。
充分的利用二十四小時,來進行不間斷的實驗。
這樣一來,原本需要三天完成的工作,一天就能完成。
這種日不落工作模式,就大大提高了實驗的效率!
這也是輝瑞為什麼能夠在最近幾年,能夠在腫瘤靶向藥上接二連三取得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
這就是一種全球化分工的重大突破。
而且別看現在他們國內吵得歡,說要本國的大型企業,儘可能的把工作機會帶回到本國。
可實際上輝瑞這樣的巨頭,根本就不會鳥那些嘰嘰喳喳的政客們。
事實上那些吵嚷的傢伙也知道,他們是很難影響到這些巨頭的判斷的,但該做的樣子還是要做的。
而輝瑞之所以會拒絕把這些工作崗位全都帶回到本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樣做會大大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
就比如在漂亮國本土,如果你僱傭一個高階科研人員,比如輝瑞這樣的企業。
他們招聘的科研人員,那最起碼都得是常青藤名校畢業的名校畢業生。
這樣的科研人員,入職之後的起步年薪,那都得是八萬美元起步,肯定要高於他們本土薪資的中位數的。
而且等到入職之後,只要表現的好,那麼每年都要有一次漲薪。
薪資的漲幅每年,基本是在百分之十五左右。
幹到五六七八年之後,基本都要到年薪翻倍。
而且道這個時候,很多人基本已經成才了,到了三十左右歲最容易出成果的時候。
等到這個時候,很多科研人員都會走上領導崗位,那麼這個時候他的薪資待遇就要漲到二十萬,到三十萬美元左右。
如果有突出貢獻的,那基本年薪要五十萬美元左右。
如果是那種大能,發表SCI無數,甚至還申請過幾個專利的,那就要賺得更多。
基本百萬美元年薪,甚至幾百萬,上千萬都不在少數。
所以在漂亮國搞科研,我們每年都會看到他們的大企業在研發領域的投入都非常高。
&np;D的成本拉出來細看的話,就會發現。
他們投入到科研創新這個領域裡,其實人員的工資會佔到總研發成本的一半,甚至更高。
一般能把人員成本,控制在專案研發百分之四十的企業,都非常少了。
基本都是在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左右,也就說投入到專案裡的資金,能夠有百分之四十是花在實驗上,那就算不錯了。
當然那些大手筆投入,比如動輒數億的大型專案,比如馬斯克的獵鷹專案除外。
其他的科研專案,尤其是醫藥類的科研專案,其實有很大一部分的投入,都是花在人員開支上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