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即便是你使用達索,或者CAD這樣的專業軟體,在建模,做出一個導流罩的圖形,可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因為這可不是標準的正方體,或者是長方體那麼簡單。
這時一個圓形,內有空腔的導流罩,因為是異形的設計,所以很多引數都非常複雜微妙。
而且要進行時時刻刻的調整,否則你做出來的圖形,就很有可能是個橢圓形。
所以整個作圖過程,可以說會非常的繁瑣,複雜。
尤其是做一比一的模擬效果圖的時候。
就算是在熟練的高手,也得十幾分鍾,甚至半個小時才能做出來。
這還得是人家對你開放資料庫的情況下。
可如果你是個生手,如果你來設計這樣的圖形,那你很有可能就是鼓搗半天,甚至好幾天也不一定能夠做出完美的圖案來。
可是使用眼前這套程式,那些工程師居然只用了幾分鐘。
甚至全程都沒怎麼動手,更誇張的是,他們甚至連開啟軟體,都是使用語音控制的。
這樣的騷操作,可是把馬院士看的眼睛都直了。
再等到看到電腦螢幕上,他們使用的工業機器人,模擬加工出這樣一個導流罩的畫面的時候,馬院士和他的團隊,甚至又一種突然要熱淚盈眶的衝動。
這尼瑪……也太妖孽了吧!
要知道,這個環形整流罩,可不是普通大小的。
這玩意直徑就有兩米左右,這麼大的一個工件,可以說必須要使用專用裝置來生產的。
因為對工件一體成型的要求比較高,他們以前也嘗試使用過澆鑄的工藝來完成的。
但無奈因為工件體積太大,這前期的建模工序就非常麻煩。
而且國內現在還真就沒有這麼大的築摸裝置,就算你全靠手工完成建模,可也沒有這麼大型的澆鑄裝置配套。
以前他們也強行澆鑄過幾個工件出來,可無奈內部腔體的曠量實在太大,最終在水下會引發嚴重的漏水問題,密閉性怎麼也解決不了。
最終只能無奈的放棄了澆鑄的辦法,後來只能選擇了模組焊接的工藝。
雖然精度上比澆鑄的要好,但其密閉性方面還是又一定的缺憾。
雖然能對付用,但後期還是要頻繁的進行保養,這樣就大大提高了維修保養的成本。
所以這種系統,一直沒能大面積推廣使用,就是因為他在等一個新型一體成型的工藝的出現。
而現在當他們在電腦上,看到人家使用模擬的機床,來模擬生產這種大型環形導流罩的時候,他們是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
尼瑪,這看起來也太簡單了。
要知道在米國,和德國現在確實又這種大型的立式機床,專門加工船舶和軍艦使用的大型工件的。
不過這些裝置,想要生產一款新型的工件的時候,那可都是需要工程師們碰頭開會。
來研究整個工件的加工工藝的,畢竟一塊大鐵坨坨,從哪裡開始下刀,第一步要加工什麼,然後第二步在加工什麼出來。
這些你都要事先設計好了,然後編寫程式,最後才能操作機床進行加工生產的。
也就是說,如果你加工一款全新的工件,那你就要進行一次重新程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