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潛行於淺水位置的潛艇發動攻擊……
他這麼一說,肖鋒基本就聽明白了,原來海軍這邊是對日本人的潛艇相當的忌憚。
別的不說,就說潛艇的作戰理念。
就比如咱們的核潛艇,那可是要經常執行戰備執勤的。
所謂戰備執勤,就是說潛艇從港口出發,然後直接來到太平洋深處的海域裡坐沉在海盆裡。
啥也不幹,就在這裡等著,一待就是六十天,或者是三個月之久。
之所以這麼做,目的就是如果咱們遭遇戰略核打擊,哪怕岸基核武已經失去了反擊能力。
那麼在太平洋裡的核潛艇,也要保證有反擊報復的實力。
事實上,米國,毛熊,咱們,包括其他兩大流氓,都是又這樣的核潛艇,在執行戰備執勤的。
而日本人搞出這樣一艘潛艇來,這明顯就是衝著咱們的核潛艇來的。
因為日本人把控著好幾條通往太平洋深處海盆,的海上要道。
到時候他們如果把這樣的潛艇,佈置在這海面下的通道里。
當咱們的潛艇從上面過去的是時候,他們的潛艇就可以直接從更深的水下對咱們的潛艇發起攻擊。
而因為他們潛艇超強的機動效能,還有潛深,咱們對他卻根本沒有奈何之力。
所以你說海軍方面會不會很忌憚?
而這次大鯨號之所以在機動效能表現的如此優異,靠的就是他們在泵推系統的基礎上,又加了一個向量噴管的技術。
就是在導流罩的外面,加了一組可以控制水流噴射的液壓片。
他們的潛艇原來在水下機動,要靠調整X形狀的尾翼,還有就是要讓船艇裡的傳統軸調整方向。
這樣才能帶動外面的轉子也跟著一起轉動方向,這樣才能使得潛艇,在水面下調整航向。
要知道水面下的壓力可是非常大的,所以潛艇在水面下改變航向,其實是非常費勁的。
而比較機動效能的主要一個因素,就是考核潛艇的轉彎半徑。
轉完半徑越小,就說明潛艇的機動效能越好。
機動效能越好,潛艇的規避效能就越強,水下生存能力越強,而且戰鬥裡也會更強。
咱們這次採用的是無軸泵推系統,因為沒有傳動軸的固定,本身這後面的泵推系統,就可以隨意轉換角度。
不過如果想要在機動性方面加成,那就要試試再給整套系統,加上一個向量技術了。
說白了就是在外面加裝一套可以調節噴管開張,以及轉換角度的裝置。
馬院士提出了自己的設想,而孔工那邊,則按照他的設想,很快就在電腦上做出了模擬的圖形。
就是在整個環形導流罩的外面,在加裝一整套的液壓裝備,以及一整套的阻力葉片。
加裝了這套葉片之後,當潛艇需要加速的時候,泵推系統不光會加速旋轉,還會又一套噴水推進裝置,將水流從導流罩裡噴射出去。
從而獲得一個反向加速度,並且最關鍵是還能調整水流噴射的角度。
以往,馬院士想要完成這套設計,使用達索直流的工業軟體,可從來沒這麼痛快過。
可是這次,那過程簡直如絲一般順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