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如果在軍艦上大量使用這種一體成型的管材,還有另外一個好處。
那就是可以大大降低軍艦的自重。
在過去,鋼殼戰艦誕生的時候,軍艦上大量使用鉚釘,把大塊的鋼板拼接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戰艦。
這種戰艦,自重就有幾千噸上萬噸,可實際上卻裝不下太多的軍人和炮彈,也裝不了太多的燃煤。
因為他自重太大了,如果裝太多的軍人,就要裝更多的生活物資,那就意味著他要消耗更多的燃料。
這樣的船就成了短腿船,跑不了太遠。
因為走不了多遠,他就需要進行燃煤的補充了。
而那些鉚釘,就佔了軍艦自重的很大一部分。
一萬多噸的軍艦,最起碼有三千噸是鉚釘的重量,這種連結裝置,不但大大佔據了軍艦上的空間,還佔了大量的自重,而且還增加了燃料的消耗。
直到二戰之前,世界各國生產軍艦的技術才更提升了一步。
焊接技術開始大量使用,鉚釘開始漸漸被淘汰出了舞臺。
不過即便焊接技術比鉚釘更先進,但鉚釘還是不能被完全淘汰出歷史的舞臺。
因為說起強度,在軍艦上很多關鍵部位,鉚釘還是不可替代的。
因為使用鉚釘連線起來的部件,就是比焊接的強度更高。
哪怕是到了現在,世界各國的軍艦上,還是要很多關鍵的部位,依舊是靠鉚接的。
就比如機艙內部的各種管道,有很多都是靠鉚接的。
而這些鉚接使用的鉚釘,同樣也佔了很大一部分的船隻自重。
而現在如果在軍艦上大量使用這種一體成型的管道的話,那麼軍艦上的很多鉚釘就可以被淘汰了。
不光是可以解放很大一部分的自重,還能在燃油經濟性,以及航程方面得到大大的提升。
而且這一體成型的技術,還不僅僅是可以用在管道上。
軍艦上的很多異形部件,也都可以嘗試使用這新的機床進行一體化的加工。
這樣一來,對於軍艦自重輕量化,可是有著莫大好處的。
因為減下來的重量,可就可以完全都變成戰鬥力,意味著軍艦可以裝等多的燃油,有更遠的航程,還可以帶更多的導彈,和武器彈藥……
反正不管在怎麼看,這機床帶來的一體成型技術,那好處都是大大的有!
這也就難怪,會有那麼多人,這時候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問出聲了
可很快就被之前帶頭那個將軍揮手製止了…
然後他又讓人拿出另外幾個工件,放到了肖鋒面前。
“那這些呢?這些你們能生產嗎?”
而肖鋒一看眼前的這些工件,立刻就都懂了。
這些就是航發內部轉子上面的那些渦扇葉片了。
這些葉片的形體都非常的漂亮,和我們見過的那些普通渦輪葉片不一樣。
這些葉片的形狀非常特殊,可以說是曲面非常複雜的S型葉片,可以說是所有工件裡最難加工的產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