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起濱城醫科大學,還有濱城理工大學,如果說起歷史,和對國家的貢獻,那真的是一點都不比這些老牌大學要差。
就說濱城醫學院,這可是國內第一所為國內提供了大量專科醫生,和護士的大學。
說起這所醫學院,其實前身是當年日本人成立的一所醫科學校。
後來解放之後,還是國內第一所正式的醫科院校。
為當年的解放戰爭提供了無數的軍醫和護士,再後來國家各大城市的醫院以及醫科學校建設當中。
這所大學更是成了提款機一樣的所在,源源不斷的提供了不少基層醫生和護士。
只可惜就是因為這個日系的背景,所以在國內的醫療體系裡一直不受人待見。
甚至後來國內其他醫科大學,和醫院成立之後,都不願意承認這所醫科院校給他們提供過幫助。
再後來,這所大學還曾經被遷到了某山溝城市裡,專門去為醫療水平落後的該地區培養醫學方面的人才。
而之所以這樣做,裡面其實也含有濃厚的勞動改造的味道。
直到八十年代,這所大學才得以迴歸到原來的城市,重新成立了這所大學。
而且說起這所醫院在醫學方面的實力,其實一直也不算太弱。
可是在學校評級的時候,211院校這個坎,卻就是過不去。
這裡面如果說沒有一點歷史原因,恐怕誰說也沒人信。
還有就是濱城理工大學這所學校,也一樣如此。
其實如果說起這所大學,這還是新Z國成立後,咱們自己成立的第一所全日制大學。
當年正是這所大學,培養了咱們國家第一批最緊缺的物理和化學方面的人才。
也正是這學校裡出的化工人才,才保證了炸藥,子彈,以及炮彈的製造。
也保證了濱城,以及當年國內第一工業城市幾座兵工廠的正常運轉。
當年某位大將就曾經說過,淮海戰役的成功,靠的就是人民群眾的小推車,還有濱海城的大炮彈!
但是可惜,因為某些不能說的原因,後半句被某些有心人給隱去了。
而這所大學,再後來的命運,倒是比濱城醫學院好那麼一點。
其實主要還是因為這所大學的前幾任校長,都是國內學術界最老的一批老前輩。
也正是因為他們,某些人才沒能對這所大學下手。
但是這所大學,因為前身是日本人成立的五年制高階中學,所以在某一系人眼裡依舊是不太招人待見。
儘管這所大學,為國家建設提供了最初的一批物理和化工專家,甚至中科院最早的一批原班人馬,就是從這所大學裡出來的。
也正因如此,這所大學才沒有像濱城醫學院那樣,被遷出去那啥……
不過即便命運相對要好一些,但隨著早些年這所大學的那些老前輩逐步凋零,這幾年還是漸漸的沒落了。
至於什麼原因,懂得就都懂得。
不懂的,我也不能多說,否則就是四零四大神的河蟹鐵拳。
不過即便如此,這所理工大學,也依舊在化工和物理方面保持著非常優異的傳統。
就比如他們的物理專業,就製造了全國最大的3D印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