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重生東漢末年 > 第一卷 黃巾之亂 第六十七章 戶籍

第一卷 黃巾之亂 第六十七章 戶籍 (第1/2頁)

推薦閱讀: 臨羨令 帝國行

這一日,徐庶興高采烈地前來找郭斌。他彷彿找到了自己的春天一般,人雖累得瘦了一圈,精神卻是愈發健旺,走起路來都彷彿帶著風一般。

郭斌見了,忙拿起桌上的水壺,給他倒了一杯茶。

要說這茶,可是郭斌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方得到的。不是說這時候沒有茶樹,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葉樹。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等山區是茶葉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今川北及漢中一帶)就已經以茶與其它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

既然茶葉早已有之,漢朝的人亦作為高階奢侈品飲用,為何郭斌要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方能找到呢?因為此時尚沒有“茶”這個字。

“茶”字出於《爾雅‧釋木》:“檟,苦荼(即原來的“茶”字)也。”。

《爾雅》被稱為辭書之祖,它的成書時間,上限不會早於戰國,下限不會晚於西漢武帝時,故可大致認為在公元前200年左右,其記載大致是可信的。

直到唐朝,陸羽在《茶經》一書中將“苦荼”的“荼”字去掉一橫,方成為現在的“茶”字。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葉如丁香,根如胡桃。”這便是《茶經》中對茶樹的描述。

郭斌直到進京,方在何進府上喝到茶水。自那以後,他才派人往巴蜀去購買茶葉。

徐庶拿起茶盞,一口飲盡,示意再來一盞,方道:“主公,城西的戶籍出來了。”

郭斌很是驚喜,忙道:“哪兒呢?快讓人拿進來!”

徐庶對著外面喊了一聲,便有兩個小吏挑著擔子進來了。

看著幾十冊以蔡侯紙製作的戶籍冊子,郭斌不由佩服徐庶的耐心與毅力。

這些冊子,並非依照此時的戶籍記錄方法記錄,而是郭斌依照自己的習慣,用後世表格的形式將其記錄在案。一頁之中便是一戶,上面記載著戶主與家庭成員的姓名、原籍、現籍、出生日期,以及年齡。

拿起一本,上面寫著“陽翟縣西城區槐花鄉大槐樹村戶籍冊”,翻了開來,只見上面一頁頁寫著人名與年齡,並備註有家庭住所。目前,流民財產有限,故將其財產一欄空了出來。西城區是城西新區的官稱,共分為六個鄉,槐花鄉就是其中之一。

徐庶興奮地道:“主公,依照吩咐,全是按照之前的要求登記,年齡亦備註了出來。這個表格之法果然是一目瞭然,較之以往的戶籍記錄之法不知強了多少倍!”

郭斌心中感慨,要說這個戶籍,還真是轉折頗多,亦多虧了有那十幾個伏龍山學堂畢業的學生。

原來,當初徐庶將製作完成的戶籍冊交給郭斌時,郭斌都看得懵了:所有的戶籍都書寫在竹簡之上,因此,亦是自右至左,豎排書寫。上面寫的既簡略,郭斌因不知此時的規矩,看得便愈發頭昏腦漲,便命徐庶從新整理。

怎麼整理呢?

第一,全用上好的蔡侯紙。這蔡侯紙雖比竹簡貴,卻比錦帛便宜得多了,而且輕便易於攜帶運送。

第二,全部用表格的形式記錄。每張紙記錄一戶人家的資訊,每戶平均為五人,故紙上還有許多留白,便以之作為後加人口等事項記錄的所在。如此,一村十個屯,一屯為十戶。故,一村一冊,一冊約為百頁。西城區有六個鄉,每個鄉中分為十個村。戶籍在村中及鄉中各有一份,於縣中亦有一份封存。

第三,亦是最重要的一點,要全部寫上年齡,此年齡,是週歲。

前兩個均好辦,只要材料足夠,多花點人力便能做成了。只是這第三點,卻有點強人所難了。

為何?只因此時記錄年齡的方式。

此時的戶籍上,一般只記錄生身年月,卻不會記錄多少歲。不是古人不識數,而是沒這個習慣。

最新小說: 朕要出逃 快穿之線上虐渣 嫡女貴不可言 五代第一太祖爺 五代十國之南唐攝政王 三國:我幫劉備種出萬里江山 藏淵沉凰 大唐:開局被屠村 大秦之羅網之言 大唐之開局娶了武則天 重生之冷帝寵後 海上升明帝 縣令之女 我成了女頻文反派 醫品農女的作妖日常 山河昭 穿成首富的紈絝兒子 石器時代生存記 崇禎八年 我在明末當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