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舊城門,便能聽到彷彿金石撞擊般琅琅的讀書聲,行不百米,便是新建的學堂,亦是陽翟縣官學。
流民中五歲以上十三歲以下的孩子都被要求進入學堂學習,這亦是當初為他們發放糧食的條件之一。其實哪裡算是條件了,在流民們看來,郭縣令不僅管他們吃穿,還要給他們造房子,給他們找活計做,已經是再生父母了。如今又將孩子招進學堂,學認字,學算賬,那幾年後就是人上人了,這亦是一家人最大的希望。
要說往年,哪個不想將孩子送進學堂讀書?只是有現實的困難而已。若是附近有學堂,想要送孩子上學便只需要奉上不多的束脩即可。只是孩子上學得有書本吧?好吧,找竹片做成書簡同樣可以抄書,這筆費用可以省去。可是得買筆吧?得買墨吧?這就是一筆大開銷。
第二個難度,亦是經濟上的困難。孩子要去讀書,就沒法給地主家放牛放羊,有的家裡孩子多的,吃飯都不夠,誰還有閒心讓娃娃去讀書?
可誰也沒想到,陽翟出了個郭潛陽,不但免費讓娃娃讀書,還每天管三頓飯吃。非但如此,還讓娃娃每天喝一杯羊奶,說是有營養,人喝了能長高。郭縣令說的能有不對的?於是人人都囑咐家裡的孩子,喝完一定要接杯水涮一下接著喝,一點都不能浪費了。
因此,每一個有孩子的家庭,都幹勁十足,不復做流民時的死氣沉沉。因為有希望,生活也便有了奔頭。
來到學堂附近,竟再也聽不到一聲勞動號子,只讀書聲從安靜的學堂中歡快地流淌而出。
劉辨奇道:“為何此處竟無一聲雜音?”
郭斌道:“只因靠近學堂,工作的人便都放輕了腳步聲。”
學堂是磚瓦結構,材料都是產自伏龍山莊,瓦片已經是後世瓦片的樣子了,一塊瓦片能抵得上目下流行的三塊。這樣非但節省材料,而且省工省力,深得一干建築人員的喜愛。非但如此,磚瓦結構的房屋可以有效抵禦攻城戰時城外射進來的火箭,使房屋防火的能力有大幅度提升。
看著紅磚紅瓦的學堂,聽著裡面正在學習拼音的孩子們稚嫩的聲音,郭斌便彷彿回到了前世,讓他精神一陣恍惚。
郭斌示意一干護衛留在門口,便帶著眾人往裡走去。
來到一個教室門口,上面講課的是個十幾歲的半大小子,正給入門的學生們教授拼音。有板有眼,似模似樣。
見到郭斌前來,那教師神情激動,飛奔出了教室,一聲:“莊主”脫口而出。
這個教師正是馬鈞,十三歲的小馬鈞比半年前長高了不少,人也壯實了。
雖是幾個月未見,郭斌還是馬上就認出了這個“得意門生”。馬鈞對數學和物理學很有興趣,當初便發明了幾個小玩意兒,為莊中的生產和建設出了不少力氣。如今與幾個學習優異的同學一同來到陽翟的官學,一方面是為司馬徽幫忙,另一方面亦是想在司馬徽指導下多學一點東西。
這些小老師都是在伏龍山學堂學習過半年以上的,是伏龍山學堂畢業的首批學員。他們所學不過兩千個常用字以及簡單的加減乘除,只因年紀偏大,學得亦頗快,便給司馬徽呼叫了過來,當做入門的老師。有的上午教課,有的下午教課,不上課的時候,便由司馬徽給他們做老師,繼續學習。
由於教師的匱乏,陽翟縣的新學堂,便在這樣一種教學方式中執行著。
郭斌見教室內的學生紛紛好奇地看向窗外,便笑呵呵地邁步進了教室。
面對著臺下一群小腦袋,郭斌彷彿亦看到了陽翟的未來和希望。再過個十年,這些人就是他手下最忠實的守護者。他們學的是漢語拼音,是郭斌帶來的力學三定律,是豎式的算式。他們將認同伏龍山莊的價值觀,他們的切身利益將與郭斌休慼與共,他們會成為郭斌未來統治區域內的私營企業主,他們會成為郭斌軍中的基層軍官,他們會是郭斌的狂熱崇拜者,他們也會是郭斌身後最強有力的支持者。
不過,現在看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只見郭斌開口道:“我便是伏龍山莊的莊主,亦是這陽翟縣的縣令,郭斌。”
臺下眾人均沒有反應,一張張小臉很無辜地看著這個闖入學堂的陌生人,只使得郭斌無奈得很。
揮手阻住要說話的馬鈞,郭斌來到第一排的孩子面前,蹲下來問道:“同學,你叫什麼名字?”
那孩子抽了下鼻子,道:“二蛋。”
郭斌聽得一頭黑線,繼續道:“二蛋,你是從哪裡來陽翟的?”
二蛋用袖子摸了一把鼻涕,依舊酷酷地道:“趙莊。”
“趙莊在哪裡?”
“李莊邊上。”
郭斌死心了,換了個話題,問道:“你早上吃的什麼?”
二蛋頓時一臉迷醉地道:“粥,裡面還有肉渣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