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袁紹的密談進行到深夜,郭斌方才離去。一番話將袁紹聽得心驚膽戰的同時,亦升起無邊的鬥志。年輕的袁紹一直是一個自信心滿滿,堅信自己能夠開創一番偉業的人。如此心懷大志,陽光熱情之人,周身彷彿籠罩著一層光華,在無形中吸引著他人。似乎,這就是所謂的“氣場”吧?
因此,袁紹才能年紀輕輕便能安下心來隱居洛陽“養勢”,而且交遊士人,出入權貴府邸而能不卑不亢,這都是自信心使然。否則他為什麼能憑著白身便能在身邊聚集起一批能人異士?若只憑著家族的餘蔭,便會如袁術一般,身邊聚集起一批酒肉朋友,又如何能在歷史上留下偌大的名聲?如何能夠在青、幽、並、冀四州之地廣受愛戴?
第二日一早,當劉辨起床之時,看到了五個手持長~槍,穿著毛氈所制的奇異軍服的郭大五人,以及一旁的郭斌和袁紹侍立門口。
經過仔細深入的交談,郭斌與袁紹決定不向劉辨透露實情。畢竟他年齡尚小,恐怕受到驚嚇。而且他此來陽翟,若是沒有什麼收穫就回京了,也太對不起何進的一番囑託以及天子的殷殷期望。若是劉辨知道了真實情況,於陽翟城中便畏畏縮縮什麼也不敢做的話,在天子心目中就不是加分了,恐怕何進以及一眾支援劉辨的文官的謀劃亦要落空。
於是二人決定在保證劉辨安全的前提下,讓他在陽翟多多活動,在許多方面都要有一定的表現才成。
郭斌命郭大五人貼身護衛劉辨,這五個人都受過華佗的訓練,習得華佗分別根據熊、虎、猿、鶴、鹿五禽捕食或行走的動作所演化出來的外家槍術,揉和了現代拼刺術在其中,而且利用精妙的步法,靈巧走位,互相掩護,分進合擊,端得是妙用無窮。
若由郭大五人同時使用,防守之時,前後左右互相呼應,面面俱到,便仿若刺蝟一般,周身都是利刺一般的長`槍;攻擊之時,滾滾槍影層層疊疊而來,雖無高深渾厚的內力,卻是連綿不絕,而使人疲於應對,端得是厲害非常。
初從京師回來時,眾人曾經對練過,若說單打獨鬥,五人並非特別厲害,只比一般計程車兵強出一頭,可若是五人結成陣勢,即便以關、張、趙雲,又或者是郭斌之能,亦難以在百招之內取勝。因此,用他們五個人來護衛劉辨,只要不是張梁以及當初與趙雲對戰的那人親自前來刺殺,便萬無一失。
見劉辨出來,眾人連忙施禮。
劉辨並非首次見郭二,卻是第一次見他穿新式軍服,當下好奇非常地在五人身邊轉了好幾圈,嘖嘖稱奇。
遂向郭斌問道:“伏龍亭侯,這衣服是哪裡的式樣?我怎麼從未見過?”
郭斌忙躬身道:“不敢,大皇子便直呼微臣表字即可。”見劉辨點頭,郭斌繼續道:“至於這身衣服,是我伏龍山莊的部曲所用的制式軍服,也是部曲的禮服。因毛氈防風耐磨,保溫性好,便以之做秋冬軍服,上衣下裳分開,使得運動愈加靈活。故此,不必穿得太厚,亦能上陣拼殺,又不虞凍傷。平時穿起來有肩有領,更是英武非常。”
只聽得劉辨雙目愈發明亮,待郭斌說完,便急切地道:“可否也與我做一件?”
聽到這裡,跟劉辨同來,負責伺候他起居的老太監忙道:“大皇子,萬萬使不得,朝廷自有法度,大皇子穿衣豈可與戍卒部曲等同?”
劉辨聽了,道:“張老,你看這身衣服如此英武,哪裡便能看出是戍卒部曲了?況且伏龍亭侯不也穿著呢嗎?”
郭斌見狀,對劉辨刮目相看。對方一個老太監,雖說是從小服侍他的,可他貴為皇子,卻能如此和顏悅色的與他商量問題,講道理。只這麼一件小事,便足以見得,他自小在道觀中長大,耳濡目染下,確是養成了與人為善的性格。
當下郭斌和顏悅色地對那張老太監道:“無妨,大皇子既是微服出巡,自不能再有那許多排場,若穿了此軍裝,正可隱蔽身份,於護衛大皇子安全,可更有保障,張老你看可好?”
見郭斌沒了之前的橫眉怒目,那老太監受寵若驚,況且大皇子安全始終是放在第一位的,便連忙點頭同意。
這老太監,姓張名成,自小家貧,方尋了路子淨身進宮,只為一口吃食罷了。早年在宮中處處受欺負,於一件事中受到牽連,因何皇后相救,方逃得性命,故此一直隨身服侍劉辨,便似對自家的晚輩一般,處處呵護,即便劉辨養在道觀那幾年亦是如此。故此,他與劉辨感情頗深,昨日郭斌率兩人就敢於亂軍之中闖陣營救,驚歎敬佩之餘亦是對其好感倍增。之所以說了那一番話,亦是一片護主之心。
郭斌透過袁紹瞭解了這一番始末,方對張成印象大改。他亦是當初吃了張讓的暗虧,差點遭到士人階層的唾棄,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方對太監存有很深的戒心,此前對張成橫眉怒目亦是戒心使然。
於是,郭斌將被服廠中的熟練工連夜制好的小號軍服與牛皮做的嶄新靴子交給張成,讓他去服侍劉辨更換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