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注:據宋傑先生對尹灣漢簡的研究,郡縣的小吏,視公務情況工作714日,可獲得一天的休假。此處取10日。)
當天夜裡,郭斌便將寫好的信交給情報人員,相信三天之後,袁紹便會收到信件,並會以最快的速度將轉呈何進以及郭斌寫的奏摺送到該送的地方。
次日一早,連夜趕回伏龍山莊的趙雲,便率領換了新軍裝的五百士兵來到了陽翟縣城南門外。
這些士兵往那裡一站,便引起了圍觀。
郭斌聞訊,騎著高頭大馬趕來。
看到當時的情形,郭斌竟有一股要哭的衝動。不為悲秋,只為感懷身世。因為看到這五百個士兵整齊地站在城門外馬路一旁等候進城,郭斌彷彿看到了後世部隊裡的戰友們。為什麼?軍裝!
這些士兵的軍裝是郭斌親自為他們設計的,不同於為流民準備的粗麻布衣服,這些軍裝全是郭斌派人到幽州、幷州等地收購的毛氈所制。這些毛氈可都是純羊毛的啊,保暖效果那叫一個好!
至於軍裝的外形,郭斌依照記憶中二戰時期德軍軍服所制,華麗而不失莊重,只是沒有軍帽而已。此時人們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故不會輕易理髮的。郭斌入鄉隨俗,便著士兵以木簪紮起來,一個個反倒有了網路遊戲中武林高手的樣子。
鞋子是以豬皮製作,只以納制的千層底為鞋底,而鞋跟處亦釘有可拆卸的木片。這樣,行軍時可拆卸下來,保證輕便的同時,還能減小噪聲,利於隱蔽行軍。而戰前或者閱兵之時,則會再裝上去。
戰時裝上的目的是可以腳踢敵軍,增大殺傷力;而閱兵時裝上則是為了增大踩踏時的聲響,以形成無與倫比的聲勢。此時,便是絕佳的時機。
見郭斌出城,趙雲喊道:“立正!向右看齊!向前看!”
待郭斌行至隊伍正前方時,趙雲喊道:“敬禮!”五百軍士右手齊眉,敬了一個後世解放軍標準的軍禮。
看著整齊劃一的動作,郭斌心中的感慨是在場的所有人都無法理解的。當下,郭斌回禮,看著淵渟嶽峙的五百軍士,郭斌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表的自豪。
四周圍觀的人群亦震懾於這五百軍士所散發的氣勢,均不敢靠前,只遠遠地圍觀。
也不怪這些人膽小,郭斌的一千五百個半脫產的軍士,都是見過血的。當然,不是人血,而是動物的血。
這些士兵是最早一批跟著郭斌的,是可以五人一組進伏龍山打獵的猛士。所以當五百人站在一起,統一服裝,統一號令,統一行動之時,雖只拿著一杆長槍,竟散發出了此時的軍隊很少具有的威懾力。
這五百人的隊伍,愣是讓人感覺彷彿有千軍萬馬一般,殺氣騰騰,使人不敢輕侮。
郭斌很快從回憶中恢復過來,對趙雲道:“進城!”短促而有力。
趙雲馬上轉身,指揮隊伍往城門處行去。
統一的制~服,統一的動作,統一的口號,甚至連腳踏水泥地面的聲音也是那麼的統一而有力。
這一幕不僅使郭斌陷入回憶,更震撼著陽翟縣城裡裡外外的人。有流民,有城中的市民,有太平道,也有郭斌手下的一眾謀士。
事後,戲志才對郭嘉道:“主公之才,真乃天授乎?這五百軍士,於莊中之時並無甚特異之處,此時換上軍服,竟似脫胎換骨一般。有此虎賁之士,天下誰人可當?”
太祖初任陽翟令,以驃騎將軍為縣尉,率五百新軍進城,威勢震天,時人嘆曰:“真虎賁也!”
《太祖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