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半仙起身,他們三人往山下走了去。
來到高腳村,姚半仙見到姜姓人家人丁興旺,雖說是在村子裡,但姜氏家族每家每戶都有深宅大院,固然是比不上城裡的富麗堂皇,卻也有一番氣派,姚半仙心下寬慰幾許,在山上的話總算是沒有亂說。
姜姓人家對姚半仙畢恭畢敬、甚是客氣。
三人在姜老太公二兒子家吃午飯,二兒媳聰慧能幹,不多時便端上了五菜一湯,一道蘑菇炒鮮雞、一道雞蛋炸馬蜂……在村裡能吃到這等可口的飯菜也實為難得。
姜老太公的二兒子叫上幾個兄弟一同陪吃,菜還沒有上桌,酒已經幹了兩大碗。
酒飽飯足,姜老太公領著姚半仙出了門,飯桌上姚半仙不敢多喝酒,他怕誤事,記恩只是替姚半仙多喝了幾杯,卻已經爛醉如泥了,躺在客房中呼呼大睡起來。
此時暮色已經下沉,天色還未黑盡。
姚半仙隨同姜老太公來到第八個兒子的家裡,跨進大門,沿著長廊走出一段距離,一股濃香之氣撲鼻而來。
姚半仙好奇地問道:“是誰塗抹的香脂玉粉,如此香濃?”
姜老太公道:“這是夜來香,半仙請看……”
姚半仙順著姜老太公的指向看去,只見庭院的南邊立著一株鬱鬱蔥蔥的植物。
姜老太公又道:“這夜來香作用大著咧,不僅可用來佈置庭院、窗前和亭畔,還可用來驅蚊、驅蟲,每當夏秋之夜,院內香氣宜人,如是有月色,那香氣更是醉人。”
姚半仙頗為好奇,走近細看,夜來香呈藤條纏繞狀,心形的綠葉中點綴著黃綠色的小花朵,他心想,藥書上見到的植物多了去,為何這夜來香不曾在書上見過?他問姜老太公道:“這夜來香源自何處?”
姜老太公回道:“大兒子常年在外做生意,是大兒子從很遙遠的西土引進的,這稀有之物,價格不菲,我原以為它到此處會水土不服,生長不佳,想不到卻長勢良好。現已落冬,是最後一次開花了,半仙正敢得及時。”
姚半仙摘下一朵小花,放置鼻尖嗅了嗅,神色怡然,開口便讚美道:“這花甚好、這花甚好。”在他心裡突然起了一個念想,待回去時討些根芽到自家院裡種,姜老太公不會吝惜不給吧?
進到屋內,見到一年輕女子側躺於床上,面部消瘦,呈蠟黃之色,氣息奄奄的樣子。
姜老太公道:“這便是小兒子的媳婦,年方二八,腹部疼痛有數月,一天茶飯不進,日漸消瘦,尋遍良醫均不奏效,聽旁人說怕是被鬼邪上了身,這才到龍古鎮尋半仙前來救治。”
姚半仙大致檢視了那女子的病情,問起女子的話時,女子有氣無力,不多應答……
屋內空氣汙濁,散發著女子的口臭味,姚半仙捂著口鼻,叫姜老太公把窗門開啟。
窗邊的山頭上正掛著一彎淺淺的半月,姚半仙舉起感念棒對準半月,默唸了幾道咒語,隨即揮舞著感念棒在屋內探刺著每個黑暗的角落,隨後將感念棒在那女子的身上輕輕掃過。
一番裝神弄鬼下來,但感念棒平靜如初,不見有任何響動。
姚半仙閉目靜思片刻,睜開了雙眼緩緩地道:“屋內並無惡鬼,這姑娘身上也乾淨……”
話說間,姚半仙已坐在了女子的床頭,提起女子的右手把脈問診起來。
脈搏十分微弱不易感知,但從脈象判斷,病灶大致發自胃部。
姚半仙伸手去按女子的腹部,按至胃部時,只聽得女子“啊”地喊出一聲來,直叫道:“痛、痛、痛。”她的額頭已滲出了大顆大顆的汗珠。
過了良久,姚半仙微微點著頭道:“她的口氣惡臭刺鼻,胃裡有股虛陽之火,她不是被什麼鬼邪上身,而是誤食東西致胃部發病出血,時間已拖延太久了,如再不醫治,性命恐將不保啊。”
姜老太公懊悔地“啊”了一聲,卻不知如何作答。
姚半仙叫姜老太公尋來紙和筆,他提筆便開了一道藥方,有三七、桃仁、紅花、麥芽、蒲公英、雞屎藤、木姜子等二十七道中藥……
姚半仙將藥方子遞給姜老太公,道:“這叫二七胃通散,具有活血散瘀、行氣消炎、消食化痰等功效,藥性相輔相成,各抓十克,用瓦罐熬製,亦可曬乾磨成藥粉,每天早中晚各服一次,十五天為一個療程。”
姜老太公手握藥方子,如獲至寶,便即刻吩咐下人去村上的藥鋪抓藥來煎熬。
一切整理妥當,那名女子第一次服下了二七胃通散,腹部的痛感大減,夜裡便可熟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