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老頭和夏宇龍離開龍古鎮的第二日,姚半仙受邀到高腳村為一戶姜姓人家的媳婦兒看病。
那日清晨,天空湛藍湛藍的,姜老太公領著姚半仙上路了。
記恩挎著藥箱子緊隨其後,這是他第一次與姚半仙出門,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年輕那會兒,姚半仙都是獨闖天涯,從來不帶上他,讓他自個兒在家中“獨守空房”,這會兒姚半仙卻破天荒地帶上了他。
記恩如同出了籠的小鳥,哼起了被拋棄多年的小曲兒:“小妹妹,別哭哭,哥哥這就替你把淚吹,左邊是你的小情郎、右邊是你的小寶貝……”
姚半仙起了一身雞皮疙瘩,咿咿呀呀地嚷道:“我看你下回還是待在家裡好了,都這把年紀了,還這麼不害臊、不要臉!”
說起這《情郎小曲兒》,還是姚半仙年輕時候的獨創,那時候姚半仙血氣方剛,亦是情竇初開的半大小夥兒,難免會做出一些後來他自認為不要臉的事情來,此事不在此展開敘說,往後會見分曉。
過得兩個時辰便來到高腳村的後山山腰上,四周群山低矮,一陣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
姚半仙頓感心曠神怡、勞頓大減,便駐足遠眺,看見遠方的山頭上炊煙裊裊,密林中掩映著一個大寨子。
姚半仙環顧四周,他雙手高舉,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嘆道:“山間的空氣真好,常呼吸這空氣可延年益壽……”
話說間,姚半仙已轉身向後山看去,只見後山山巔上有一座墳包,他斜眯著眼,用感念棒比劃了片刻,讚歎道:“這墳是葬對地方了,正壓於後山的中心線上,墳的向山也正對著遠處山頭的那個大寨子,這葬墳的人家必是大戶人家,人丁興旺啊,生男孩多。”
姜老太公一陣驚喜,聽得喜開顏笑,合不攏嘴,說道:“這正是鄙人的家山祖墳,感謝半仙如此讚美之詞。”
姚半仙捋著下巴的山羊鬍,正色道:“哦,原來是老伯家的祖墳,見笑了,略懂一點風水,說得不對之處,還請老伯寬恕。”
姜老太公猛地搖了搖雙手,道:“哪裡、哪裡,半仙說的句句屬實,如論寬恕,真是折了老夫的壽了,我姜家也算是高腳村的大戶人家了,我有五兄弟,我排行老四,我膝下有八兒子,大哥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二哥有四個兒子,三個有六個兒子,兩個女兒……”
姜老太公說起話來滔滔不絕,容不得其他人插上半句嘴,姚半仙和記恩都聽得呆住了,他們三人在路邊尋找到一空曠之地坐下,聊起了家事。
姚半仙看了看後山,奇道:“為何這後山沒葬有其他墳墓?”
姜老太公道:“這後山是鄙人家的地界,沒有我姜家人同意,其他人家是不可葬在此地的,有好幾次旁姓人家有人過世,想搶著拿來葬在後山,但礙於我姜姓人家人多勢眾,不敢胡來。”
姚半仙道:“自家有這麼好的地方,要好生利用起來才是,哪像龍古鎮背靠的陰山,本是一塊風水寶地,卻成了亂墳崗,現在連人都不敢上去了,更別說料理祖墳了。”
記恩在旁插上一句:“主要是沒人料理,才導致陰山上眾多孤魂野鬼,還有那陰山老妖……”
姚半仙扭頭斜眼看了看記恩,使出一個眼神,記恩即刻會意,便罷了口,他知曉,半仙和別人閒聊時,不喜歡旁人插話,更不喜歡吐到嘴邊的話被別人搶著說出來。
姚半仙捋著鬍子,看著姜老太公薇薇笑道:“你家這地兒,正落在後山的中軸線上,後山足夠壯實,左青龍延綿流長,右邊白虎底矮臣服於青龍,青龍明顯處處壓著白虎,白虎動彈不能,正所謂青龍壓白虎,代代出文武,你家後世幾代必定有大官出。”
姜老太公想著自家第三個孫子聰穎過人、勤奮好學,日後必將成大器,半仙料事如神,句句吉言,他即刻跪拜於地,向姚半仙磕起頭來,萬分感激地道:“半仙真神人也,真神人也,老夫真心佩服。”
姚半仙把姜老太公扶起,說道:“老伯,使不得、使不得,怎能老的給小的下跪呢,我也只是有感而發罷了,你家天時地利人和皆備,自有神佑啊……”
姚半仙環顧四周,繼續說道:“老伯,聽我一言,此地是福地,不可答應旁人,如同意一家,其他人家必將爭搶,會得罪人的,您說是不是?”
姜老太公緊緊地握著姚半仙的手,眼裡充滿了感激之情,眼眶也溼潤了,他久久不語……
半響,姜老太公吐出一句話來:“半仙一心向善,是伏羲轉世,老朽此生能遇到半仙,死而無憾……”他用衣角拭去眼角的淚水。
隨後,姜老太公卻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姚半仙奇道:“老伯何故又嘆氣呢?”
姜老太公搖了搖頭,道:“本是家醜不可外揚,在此我也不把半仙當外人了,我二嫂死得早,我二哥含辛茹苦把四個兒子拉扯長大,他那二兒子不僅不孝敬我二哥,那時還與他大嫂亂來,他大哥負氣離家出走了,直到現在杳無音訊,去年,二哥與那廝論理,卻被那廝打斷了肋骨,不久,二哥便撒手人寰了,家中出了這等敗類,真是家門不幸啊!半仙,你說那廝該如何處置才是?”
姚半仙聽得滿是心酸,心道,這是你們的家事,你們尚且拿他無法,我還能想到什麼好的法子呢?善惡會有因果的……
思索片刻,姚半仙安慰姜老太公道:“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萬事都不會一帆風順,上天是留下精華,去其糟粕的,如那時仍不回頭是岸,日後他必遭天譴,不是今日就是明朝,我們只管等著瞧好了。”
姜老太公似懂非懂地“哦”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