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走上前來,拱手示禮,說道:“師父,向山師弟說得沒錯,如今西風進犯,黑衣人又頻頻滋擾,我等都抱著必死之決心與乾坤派共存亡,剷除黑衣人是件大快人心之事,實乃我乾坤派萬福,向山之意也是我們六人所想,還請師父允諾!”
“還請師父允諾。”
“徒兒們必將團結一心,共同對敵!”
“不剷除黑衣之患,我們妄為師父徒弟。”
其餘師兄弟也都紛紛跪地拜求。
姚半仙微微點著頭,眼中含著淚花,他一一打量了向天他們八人,頗為激動地道:“為師有你們八個愛徒是我上輩子修來的福分,我知足矣!”他輕嘆一聲,再次叮囑道,“此一戰關乎山兒的性命,也關係到整個乾坤派的存亡,一切得聽從我安排。”
“徒兒謹遵師命!”
向天他們八人都站直了身子,目光中寫滿了剛毅與堅定,似乎已經看到了黑衣人慘敗時的場景。
……
一切已經準備就緒。
在乾坤派大堂中央擺著一口紅色的楠木棺材。
向山使出姚半仙傳授給他的閉氣功,早就躺在了棺材裡,棺材蓋子的頂部留下了一個拇指般大小的窟窿,可讓他每隔一柱香的時間換一次氣。
此番場景讓人想起了十幾年前姚半仙戲弄夏長方時的樣子,但昔日怎能與今日相提並論,接下來將是一場血雨腥風的鏖戰,整個乾坤派氛圍異常緊張,到處充斥著殺氣,箭已在緊繃的弦上。
眾徒孫聽聞向山離世的訊息,紛紛前來吊念,心情最為悲痛的莫過於向山的十幾個徒兒了,他們有的哭成了淚人兒,有的守護在向山靈柩前一步也沒有離開,甚至有的還整日哀聲嘆氣,對乾坤派失去了信心。
德健、德康、德忠、德心四人對師父的突然離世頗為不解,他們來到姚半仙屋內詢問緣由後,四人便提劍大張旗鼓地出門了,說是要為師父向山尋找一塊絕佳的風水寶地。四人去了哪裡誰也不知道。
姚半仙領著向天他們七人和眾徒孫跪拜於向山靈前,眾徒孫哭得稀里嘩啦的。
姚半仙朗聲讀起了祭文:“徒兒向山,英姿勃發,正值青春年華大好之際,品行端直不阿,深受近鄰鄉親愛戴,奈何天命已盡,駕鶴隨西而去,吾等實屬心痛惋惜,實乃我乾坤派之大不幸也,嗚嗚悲哉、壯哉,為師為你點一盞天燈,師兄弟們為你掃蕩一切陰魂妖靈,眾徒孫為你守靈五日,望你莫念前塵,喝下一杯孟婆湯,跨越奈何橋,直通天靈山,你我師徒他日再續前緣……嗚呼哀哉……”
眾徒孫被矇在鼓裡,為操辦向山的喪事忙得團團轉,每個徒孫悲愴的熱淚盡情地灑在了向山的靈柩上。
以往龍古鎮上哪家辦理喪事,都會有鄉民前來登門祭奠,相互寒暄,幫忙打理家中事務。
雖說是悲傷之事,卻也是門庭若市,偶爾在人群中還穿梭著幾個打鬧嬉笑的孩子,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眾鄉親的幫襯,多多少少給喪事家人於心靈上的慰藉。
可如今龍古鎮上一片蕭條破敗,到處都是鬼窟林,哪裡還見到鄉民們的影子,昔日的繁華再也不會回來了。
站在乾坤派大門口放眼望去,廢墟中黑鴉起起落落,叫得好不歡暢。
第一天總算是入夜了。
吃過晚飯,姚半仙穿好道服,戴上道帽,圍繞向上的靈柩旋轉了數圈後,便來到大堂門口,提起感念棒對著小鳳山山巔上的圓月,口中默唸起了咒語。
一道光亮爆閃,感念棒變成了一對碩大的金鈸。
這對金鈸是姚半仙為龍古鎮上的鄉民超度亡魂時使用的法器,深得鄉民們的喜愛,他自己也時常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