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姚半仙雲遊四海,透過不怎麼光彩的手段,從道山仙師那裡獲取了陰陽法術之六十四口訣,也稱“八八”法咒,感念棒對這六十四口訣有著天靈感應。
特別是在圓月之夜,只要一念咒語,感念棒便會感知到他內心所想,幻化成各種法器,他給此法術另起了名字,叫“八八陰陽法”。
正因為有這“兩寶”壓身,在一次法仙會上,姚半仙一戰成名,雖然未奪得魁首,但在整個中原也算是名聲在外了。
其實姚半仙很想將他的法術傳授給徒弟們,一來考慮到感念棒只有一支,無法將其分成八份,對於向天他們八人,姚半仙力爭做到將一碗水端平;二來他對這件不光彩的事總是諱莫如深,每當唸到這六十四口訣時,他的心中頗有羞愧,很多時候也影響到了他法術的發揮。
……
只聽得“砰砰”聲響起,姚半仙敲打起了手中的金鈸,他領著向山的徒弟們圍繞向山的靈柩旋做起了道場。
這種超度亡魂的方式是姚半仙在誦讀道家喊魂和佛家轉山禪語時自悟而出,美其名曰“轉輪迴”,意在為去世的人渡劫生死輪迴。
圍繞靈柩旋轉的圈數越多,速度越快,則為死去的人積累的陰德也越多,不用苦等五百年便可投胎轉世,投胎也會投個好的人家。
是的,人之常情,誰想死後在地獄遭受暗無天日的劫難,誰不留戀這紅塵之美?
姚半仙的獨創迎合了眾人敬畏死神、輪迴轉世的心理,在中原邊陲迅速傳播開來,又傳播到了中原腹地,隨後又傳遍了整個東土。
雖然“轉輪迴”在各地的做法不盡相同,但萬法歸宗,方式怎樣去陳革新,始終還是擺脫不了姚半仙“空悲咒”的影子。
姚半仙每走幾步便猛地敲打著手中的金鈸,還唱起了空悲咒:“浮若此生看輪迴,一切如夢幻成空,瀟灑無意近晚霞,行如清風無牽掛,悲吟低唱昇仙曲,何須再等五百年,空悲切、空悲切,生死兩茫茫,寒月夜未央……”
他每走一步便停下來跳起道家仙舞,聽著“砰砰”的金鈸聲,猛然想起了多年來的艱辛與不易,又想起了自己將不久於人世,雖然他多次和徒弟們說,自己早已經厭倦紅塵俗世,但此刻卻怎麼也看不破這紅塵,倒反貪戀起紅塵的美好來,想著想著,臉龐已是熱淚兩行。
向山的十幾個徒弟一步不離地跟在姚半仙身後圍繞向山的靈柩打轉,哭聲、哀聲充斥著整個大堂。
唸完空悲咒,姚半仙甚是乏累,他如同爛泥一般,軟綿綿地一屁股塌在了向山靈柩旁邊的八仙椅上,便有意地朝門外看去,大院中除了幾個白色的燈籠在風中搖擺之外,並無其他異常,更別說見到黑衣人的影子了。
姚半仙深吸一口氣,調和了體內的釋心真氣,全身的氣力大增,他輕嘆一聲,心道:“才過得第一天,那群黑衣人豈能這麼輕易上當,既然已經設下此局,一定要做得天衣無縫。”
過得片刻,姚半仙叫徒孫們拿來了幾本道家經書,他坐在了堂屋中央,拿起八仙桌上的一本“苦難渡經”又念唱了起來。
每唱出幾句,姚半仙猛地敲打金鈸幾聲,向山的十幾個徒弟一字排開,跪在師父的靈柩前,又是磕頭又是作揖。
圓月高懸,破敗不堪的龍古鎮盡顯消沉,“砰砰”的金鈸聲和悠悠哀哀的哭喊聲更增添了幾分淒涼。
記恩領著向天他們七人隱藏於乾坤派各路口,隨時讓黑衣人有來無回。
姚半仙本是讓夏宇龍、張仙和藍芯在這些時日養足精氣神,以便更好地應對接下來的這場惡戰,但夏宇龍卻又有了新的盤算,他帶著張仙和藍芯還有大天二來到後院的夜來香樹下。
這夜來香樹是十幾年前姚半仙去高腳村為姜老太公兒媳看病時移栽而來的,如今已是枝繁葉茂、密藤纏繞,與對面的古樹相互映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