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三位耆老盡皆一凜,三雙眼睛不約而同的定睛看著王重,目光中皆有幾分震驚,李老太爺更是急忙問道:「今年便下場?」
「因著家中瑣事,已經耽擱
了將近四年,明年秋天便是鄉試,今年先下場一試,便是不中,也全當積累經驗了!」
「哎!」三位耆老聞言不約而同的嘆了口氣,王重家的事情他們都知道,當初賭坊的人來白水村追債,還是他們待人護住了王重和李氏母女。
「如此也好!」餘老太爺道:「多考一次,便多一次機會。」
李二太爺道:「既如此,重哥兒便安心在家溫書備考,修繕學塾之事,交給我們幾個老傢伙便是。」
王重再度拱手行禮道:「待晚輩回去便與嫂嫂交代清楚,一應花費,皆尋嫂嫂支取。」
「如此甚好!」三個老人捋著鬍鬚,面帶笑容道。
王重話音一轉:「還有一事,還需三位耆老拿個主意。」
餘老太爺問道:「還有何事?」
王重道:「晚輩委託漕幫採購的大豆數日前皆已送到,第一批豆油三位耆老可都嘗過了?」
三位耆老紛紛點頭。
王重再問:「滋味如何?」
李老太爺道:「雖滋味比之葷油略有不足,但也不差!」
餘老太爺撫須道:「甚好!」
李二太爺:「······」
「而今油坊庫房之中,已有不少存油,晚輩欲將此油低價販與百姓,奈何油坊名聲不顯,且手下可用之人不多,想請三位耆老相助!」
「販油?」三個耆老聞言盡皆眼睛一亮。
當即三人便和王重商議起來,最後決定,油價由王家油坊統一指定,但每販出一壺油,販油者便有一文錢的利潤,油壺、油桶還有油勺,皆由油坊提供。
三位耆老找來的人,只需要負責販賣即可。
王重之所以來找三位耆老,也是因為手底下缺乏那些能說會道的銷售型人才,餘初二倒是勉強能夠算一個,但光憑餘初二一人肯定不夠,那些莊戶也大多都是老實木訥之人,少有能說會道的。
畢竟賣油也算是做生意,能說會道臉皮厚的人,確實比木訥之人更佔優勢。
沒幾日,三位耆老便帶著人來找王重,除了幾個村裡的之外,還有幾個皆是同村之人的姻親,皆是能說會道之輩。
與眾人簽訂契書,進行簡單的培訓過後,這十來個人便推著板車,拉著王氏油坊產出的豆油,十里八項的販起油來。
隨著油坊和養豬場逐漸步入正軌,王重也在慢慢的將這些事情都交給嫂嫂李氏打理。
揚州城裡,已經賣了好幾個月滷肉和各種下水的吳老漢父子二人,做出的菜終於得到了王重的認同,而早已籌備多日的食肆,也終於重新開了起來。
本就有賣了好幾個月滷肉打下的基礎,食肆一經開門,生意便火爆起來,吳老漢父子二人本身廚藝便不錯,又有了王重幾個月的點撥,再加上炒菜的新穎,還有王重捨得花錢,請託幫著四處宣傳,不過短短几日功夫,食肆日日爆滿,吳老漢父子二人日日忙的不可開交。
王二喜也在食肆設宴,請了原先在漕幫交好的兄弟們吃了好幾回飯,有了漕幫眾人幫著宣傳,到揚州停留落腳的那些商人們,難免有那麼幾個想要嘗一嘗的。
這一嘗,就把食肆的名號給打出去了。
嘉佑二年,一家叫做望江樓的食肆,便在這揚州碼頭,徹底立下了腳跟。
而此時的王重,也來到了揚州城內,住在原先租的那間院子裡,準備參加數日後的考試,正式走上科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