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諸葛亮為收服南蠻人心,放孟獲離開。
五月,大軍渡過瀘水,再攻南蠻……
諸葛亮在成為徵南大將軍之後,逐漸的磨鍊出來,開始把自己所知道的軍陣理論,和實際的行軍作戰聯絡起來,統兵作戰的經驗不斷的上漲。
“等南中之戰過後,諸葛亮差不多,就能成為一個一流統帥了!”
楊雲心中想著。這次南中之戰,實際上就是給諸葛亮刷經驗增長統帥能力的。
在原來時間線中,後世之人有說諸葛亮是天下奇才,內政軍事無不精通的絕世人物。也有人評價,說諸葛亮不過是蕭何第二,長於內政,軍略非其所長。
而在楊雲看來,諸葛亮在後世被列為武廟十哲,和白起、韓信、李靖、吳起等人齊名,就能說明一切了。
諸葛亮自稱不遜管仲樂毅,並不是空言大話,而是有著真本事。
不過帶兵作戰和內政不同,必須有一定的經驗才能發揮出所有的能力。在南中之戰前,蜀漢的所有大戰,都是劉備親自領兵。諸葛亮則是坐鎮後方,從未掌過兵權。
南中之戰,就是諸葛亮增加經驗的過程,此戰之後,諸葛亮的統帥能力直接變成天下一流。除了經驗還有些匱乏之外,不遜於天下任何統帥、大將。
也正是因為經驗有所欠缺,才讓馬謖駐守街亭,導致第一次北伐失敗。
不過即便戰敗,諸葛亮所統帥的大軍,也沒有多少的損失,輕而易舉的返回漢中。
吸收了第一次北伐的經驗後,諸葛亮的統帥才能再一次的進化。並在接下來的幾次北伐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同年,因為魏軍東下江東,所以出兵牽制,在吸引魏國大軍來援之後,立即撤退,並在撤退過程中,斬殺魏軍大將王雙。
第二次北伐,諸葛亮進軍祁山,割麥於上邽,大敗司馬懿,斬首三千餘,繳獲糧草軍資無數。不過因為李嚴在後方作梗,導致糧草運輸不利,這才退兵。
在撤兵之時,順手設下埋伏,在木門道射死張郃。第三次北伐,攻入五丈原,甚至在魏軍的眼皮子底下屯田養兵。如果不是天降大雨,甚至能擊殺司馬懿大軍,攻入長安。
從一開始的經驗不足,到最後的率領數萬精銳,和魏軍十餘萬大軍相抗,進退自如,佔據絕對優勢的魏軍,居然不敢和蜀軍正面對抗。可見諸葛亮的統兵才能!
在歷史上贏得夷陵之戰和石亭之戰的陸遜,和諸葛亮相比,也遜色幾分。
“希望諸葛亮能快速的進化到巔峰!到時有諸葛亮在一旁輔佐,馬超、趙雲、黃忠三個絕世大將為前鋒,定然無人能擋!”
楊雲在都城悠然自在的時候,南中的戰報不斷的傳來。
諸葛亮率兵大軍,一路連戰連勝,兵鋒甚至達到了永昌郡的最南端,幾乎能和交州的交趾郡接壤。
南蠻首領孟獲,七擒七縱,徹底將之收服。
三月出兵,到九月的時候,大戰就到了尾聲。
短短的六個月,諸葛亮就徹底蕩平南中。減去行軍趕路的時間,真正用來作戰的時間還不到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