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五年九月三日,船隊先蕪湖、於湖、丹陽。
之後等到後續糧草運達,補充了物資後,船隊再次出發,前往歷陽。
歷陽便是後世安徽馬鞍山市的和縣,位於長江以西,與馬鞍山市隔江相望,縣北有條著名的河流,漢代叫做烏江。
船隊到達歷陽是為了等陸軍。
九月十日,馬超率領的陸軍就抵達了歷陽。
此時關羽已經派甘寧為先鋒,領一萬水軍過石城至龍藏浦。
龍藏浦就是秦淮河,甘寧封鎖了秦淮河南岸。
孫權得知敵人已經到了秦淮河後,大驚失色,連忙在建業吳侯府邸召叢集臣議事。
吳侯府邸內,張昭、諸葛瑾、顧雍、闞澤、孫邵、嚴畯、陸遜、是儀、陸績等十餘名孫權謀臣坐列其中。
廳中燭火輝映,因採光不太好,導致所有人的臉上明暗交織,展現了每個人複雜且憂愁的心思。
“曹丕誤我啊!”
孫權拍著桌桉,他已經悲憤到了極點,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
這一戰原本是想著以東吳作為防守拖住劉備集團的主力,此時曹魏集團進攻,兩方夾擊,擊退來犯之敵。
結果沒想到曹純在東興堤大敗,連他本人都被趙雲斬首,之後所謂的曹軍主力更是杳無音訊。
發去給合肥張遼那邊的信件也是如泥牛入海,沒有半點回音。
現在傻子都知道自己被曹丕給耍了。
雖然不知道曹丕到底在想些什麼東西,但孫權明白,如今眼下的局勢,已經到了危如累卵的時刻。
張昭愁眉苦臉,說道:“吳侯,西軍日近,而兵不舉刃,將之如何啊。”
孫權撐著額頭,只覺得焦頭爛額,憤然拍桉道:“孤還要一萬餘兵馬,死守建業,決不能坐以困斃。”
“吳侯是要守建業嗎?”
陸遜問。
“那能如何?”
孫權慘笑道:“建業好歹城高牆厚,可以抵擋。其餘城池,如何守得住?莫非孤要北逃至魏國?”
陸遜就搖搖頭道:“正是建業城高牆厚,難以抵擋。吳侯想想,建業城牆上容納數萬大軍都綽綽有餘,若是隻有一萬餘兵馬上去,將會如何?”
“額.....”
孫權一時愣住。
張昭沉聲道:“四面漏敵。”
“不錯。”
陸遜點點頭:“當年赤眉軍攻打長安,更始帝劉玄便因長安城大而兵少被迫單騎逃走。關東聯軍攻打洛陽,董卓也因洛陽城大,而避禍長安。城池大,也需要相應的兵力才能防禦住,若是兵少,還不如小城。”
這就是城高牆厚的壞處。
為什麼歷史上很多國家滅亡的時候,敵人一旦打到都城,君主往往都會選擇投降,而少有負隅頑抗者。
就是因為國家都城太大,打到快滅亡的時候,本身能夠防禦的兵力已經極少,而且城內的軍心士氣也非常低,所以還不如干脆投降,換個好下場。
如漢時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都是城高五六丈,佔地數十近百平方公里的大都市。還有三國蜀漢的成都,東吳的建業,同樣是城池非常高大,區區萬餘人馬,根本無法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