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莫非也覺得曹操是王莽董卓?”
徐庶納悶。
今天來這裡砸場子的,大半都是因為沈晨對抗曹操,又慫恿劉表割據,壞了他們的利益,所以才來搞事。
但他們這些底層普通士子,由於沒有背景,也不會因為劉表歸附曹操而得到重用,因此反倒沒有利益關聯,更能從其它角度看問題。
之前沈晨認為曹操是王莽董卓,眾人覺得偏激了一些,現在看到諸葛亮過來力挺他,徐庶才覺得莫非諸葛亮也這麼看?
諸葛亮搖搖頭道:“我不知道曹操是不是,但至少從徐州一路過來,屍積如山,血流漂櫓,令人畏懼呀。”
“曹操確實殺戮過重了些。”
徐庶點點頭,這一點不可否認,只是殺戮歸殺戮,白起還坑殺四十萬降卒呢,只要他能夠匡扶漢室,為朝廷效力,在這一點上就屬於瑕不掩瑜,世人也會選擇原諒。
二人正說著,沈晨就已經從大門口走出來,在門外除了鄧洪和劉先這兩個劉表派來幫忙站臺的以外,還從黃門亭調來了二十護衛維持秩序。
此刻門外已經有不少人,粗略看去,約有二三百,其中一部分是帶小孩過來讀書的家長,有部分是周邊看熱鬧的鄉民。
其他的就是砸場子計程車子,來圍觀的普通士子,以及像諸葛亮王粲潘濬等來密切關注此事的友人。
沈晨出來後,外面諸多家長喊道:“沈小郎,我帶孩子來讀書了,還帶了束脩禮。”
“小郎,是今日開課嗎?”
“小郎,我家非常貧困,連一根臘肉都沒有,只能帶了兩塊餅過來相送,你能收下我兒子嗎?”
“我家孩子已經十七歲了,不知道還能不能來就學。”
諸多鄉民紛紛上前。
他們身邊都帶著孩子,有的五六歲,有的七八歲,大部分都在十歲左右,甚至還有十五六七歲的青少年。
古代的識字率是非常低的,特別是在紙張都沒有普及的漢代,受限於,人們讀書習字,往往要靠竹簡和名師教導。.jújíá?y.??m
所以能夠讀書,最少都要是寒門豪強級別,有一定社會地位和財富的人才可以讀書,最普遍的則是世家有自己的家族內部教育。
而廣大鄉民百姓則完全沒有受教育的土壤,因此七老八十都不識字者比比皆是,周邊鄉村平民和貧民子弟,稍微有些卓越見識者,都不想放過這個機會。
因此抓住時機,送孩子過來,哪怕是已經青少年,也希望他們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
沈晨笑著說道:“諸位放心,先賢孔子曾經說過,“有教無類。”,不管是任何人,都應該有學習知識的權力,孔子也是十五而志於學,不管任何時候讀書習字都不算晚,而且禮物不在於珍貴,即便是兩塊餅,也能來讀書。”
“那就好那就好。”
鄉民們原本惴惴不安的心情頓時放下來,他們能送自己子嗣來讀書,也是下了很大決心的,就怕沈晨不收。
正在這時,有人忽然說道:“子曰:“有教無類”,然“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既無束脩,何談禮耶?如此無禮,耶能收徒,豈不見笑大方?”
沈晨皺了皺眉頭,看了過去,見是個年輕士子,心道你這廝才無禮,遂說道:“諸位要想辯經,待會進來自便,現在請容我招收學生。”
“你還沒有回答我的問題。”
那士子強硬道。
沈晨頓時脾氣上來,拂袖道:“束脩,禮之薄者,道尊而後知敬學也,人皆知《禮記》雲:正心誠意。鄉民雖無束脩,乃能失於農而好於學,貧於家而長於志,此莫非謂之心誠否?便是先師亦能免顏回之束脩,你這廝卻只在乎此番俗禮,當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當時收學生需要十根臘肉作為禮物,注意是禮物而不是學費。因此如果沒有給臘肉的話,就會被視為無禮。有句話叫做“古聞來學,未聞往教”,而這束脩,其實就是代表著你誠心求學的一種態度。
所以當時如果沒有給束脩做禮物送給老師的話,老師會很生氣,值不值錢另說,至少會讓老師覺得心裡不舒服,覺得這個學生求學態度不是很好。
而那名士人指責沈晨的地方,就在於鄉民不送束脩,他卻開心地收學生,不管是對鄉民來說還是對沈晨自己來說,都是一種無禮的表現,沒有禮儀的人,又如何能夠收學生呢?必然會被大家嘲笑。
可是他不會去想,底層百姓連飯都吃不飽,十根臘肉對於他們這些世家大族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於一年到頭一塊肉都不一定吃得上的底層來說,拿十塊臘肉做禮物,那是很大的負擔。
因此這種人,完完全全是一種何不食肉糜的心態,自己恬不知恥,卻跑來指責沈晨這樣免大家送禮,免費教授百姓讀書的人,顯然是一個只知道死磕禮法書籍的腐儒罷了。
本來沈晨還想著給他點顏面,到時候進去再談,結果他非得在大庭廣眾下繼續追問,那沈晨自然不客氣,上來痛罵他一頓。
這種人簡直是活著浪費空氣,死了浪費土地。
那士子被駁斥得一愣一愣的,還不知道該說點什麼,結果周圍人倒是一片叫好。
“好,說得好。”
“這話倒是不錯,鄉民們雖然沒送禮物,可人家是拋棄了家中農業前來讀書,寧願餓著肚子過來,這難道還不夠心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