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句話,沈晨和諸葛亮對視一眼,兩個人的眉頭同時皺了起來。
遇到懶奴了。
秦漢開始就基本已經廢除奴隸制,走向封建社會。但這並不代表奴隸已經完全不存在,至少一直到清朝,奴僕都是古代權貴的財產象徵。
漢末自然保留了一定奴隸文化,四世三公的袁氏奴僕無數,頂尖豪門要是沒有數千奴僕那都不好意思出門。普通世家大族,有個幾百上千人的奴僕是常有的事情,就連糜竺這樣一個徐州富商,奴僕都上萬。
諸葛氏雖然家道中落,但諸葛亮的父親以前畢竟也是一位郡丞,泰山郡的二把手,基本的社會地位和財富還是不會少,因此家中有數十個奴僕,其中又以男僕居多。
後來諸葛瑾當家,考慮到自己目前只有十五歲,加上繼母獨自孤寡,男僕太多恐主弱奴強惹人非議,所以賣掉了大部分男僕,只留下四個忠奴。
其餘剩下的奴僕則多以童僕為主,男僕可以做一些體力勞動,童僕則陪伴兩個幼弟讀書,侍奉郎君,為主家做一些簡單的雜事。
諸葛玄來徐州接諸葛亮他們的時候,諸葛瑾分家去了江東,順便帶走了那四個成年男僕。
到荊州之後,因為家族要重新開始,服侍起居、建造房屋、開墾田地、養殖牲畜等等都需要大量體力勞動,因此諸葛玄僱傭了大量當地鄉民用於建設,同時又買了六個男僕來管理這些事情。
古代大戶人家蓄養奴僕其實更喜歡從小開始培養,這樣忠誠度會高很多,因此就有了家奴這樣的稱呼。
而新買的奴僕忠誠度不夠,對他太好容易恃寵而驕,對他不好可能會棄家逃跑。所以兩漢時期,特別是西漢末年和東漢末年,主奴之間的糾紛非常多。
諸葛家原來的男性家奴都被諸葛瑾帶走,現在的家奴多是七八歲十幾歲的孩子,只有這新買的六個奴僕是年輕青壯,才需要他們出人出力。
結果倒是沒想到有個男僕居然是個懶奴。
之前這些男僕在外管理諸葛玄置辦的產業,內宅則主要由諸葛家的童僕在打理,只有要用到重體力活的時候,才會叫這些男僕過來,所以諸葛亮雖然知道這些男僕,但關係並不是很親近。
而以前諸葛玄常年在劉表屬下為官,每日裡上班點卯,早出晚歸,也沒有時間來管理這些奴僕,導致在他死後,居然有一名懶狗奴僕想要推卸職責,頂撞主家。
雖說這樣的事情其實很常見,在北方諸侯爭霸的時候,由於官府秩序崩潰,盜賊橫生,法制破敗,大戶人家即便是奴僕逃跑,也鮮少有人能管。
特別是黃巾之亂以及董卓之亂這段動盪時期,主奴之間的矛盾爆發非常激烈。
偶爾還會有老主人病逝,新主人太年輕,主弱奴強,反倒被家奴霸佔了主家財產的事情,甚至在黃巾之亂的時候,不乏有奴僕噬主,參加起義軍殺死了自己的主家。
但這裡可是荊州。
劉表治下還算安穩,法治森嚴,官府的掌控力充足。
如果這個叫丁了的奴僕以為諸葛玄死後,諸葛亮一個十多歲的孩子當不了家,他可以欺凌幼主,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聽到丁了的話之後,諸葛亮稍微思索了一會兒,便扭頭看向沈晨問道:“阿弟,你缺奴僕嗎”
沈晨頓時心領神會,對門外的小童說道:“阿奴,你去把沈奇和鄧皮叫進來。”
“唯。”
阿奴蹦蹦跳跳地往外面跑。
沈奇和鄧皮並不是他的奴僕,而是鄧沈二氏的遠房親屬,專門保護沈晨的兩個保鏢。
丁了納悶不已,問道:“大郎是要賣了丁了嗎”
諸葛亮懶得搭理他。
過了片刻,沈奇和鄧皮進來,問道:“小郎,喚我們何事”
“把他摁住。”
沈晨指著那丁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