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田地是齊宣王田闢彊之子,也是齊國第三代王。齊王田地繼位,齊國形勢一片大好。齊國聯合韓、魏,攻伐楚國,並在垂沙擊敗楚軍,殺死楚將唐昧。齊國競技之師,大敗楚國申息之師。齊國重新樹立了東方第一強國的地位。
齊王田地繼位,楚國和秦國都單方面派出人質,與齊國交好。這足以說明無論是韓、魏,還是秦、楚都不敢得罪強大的齊國。齊王田地見楚國和秦國都派質子前來,諸侯莫不看他臉色。頓時,齊王田地自信心極度膨脹。
齊王田地,將會成為俾睨天下之人。
齊王田地在宮中招待楚太子和公子芾。
這三人,年齡相差不大,都長得氣質英氣逼人,君王之姿。但,他們的命運截然不同。
這三人之中,齊王田地的命,無非是最好的。
母親是齊國的王后,統領後宮,位居正統。他又是齊宣王的嫡長子,齊國的太子,位居東宮。齊宣王臨死前,在垂沙擊敗楚國,開拓大片疆土。齊宣王死後,也給他留下了一大波能臣武將,為他守國。
齊國競技之師,打遍天下無縫敵手。破三晉、敗秦、滅燕、伐越、制楚,這就是這支威武雄獅的戰績。無論是韓魏,還是秦楚都要看齊國的臉色。齊國的走向如何,天下諸侯又會如何,取決於齊王田地的政令。
公子芾的命運,是遠不及齊王的命運。
母親是秦惠王的八子,身份低微。他又是羋八子的庶子。因為秦武王蕩的光芒萬丈,讓兄弟姊妹自慚形穢。公子芾甚至認為,有秦武王在。他的命運,就是成年後,出咸陽,前往自己的封地,孤獨終老。然,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秦武王舉周鼎而亡,又無子嗣,導致秦國陷入內亂。
羋八子等人擁護他為秦王,爭奪王位。可惜,趙君插手秦國,扶持公子稷歸國。公子稷在趙君支援下成為秦國的王。公子芾不僅與王位失之交臂,反而還以質子的身份前往齊國。公子芾的命運,也是一波三折。
太子橫的命運,無疑是最悲慘的。
母后是楚國的王后,身份高貴。他是楚王的嫡長子,又是楚國的太子。楚王百年之後,他將會成為楚國的王。然,命運也和他開了一個玩笑。
想當初,中原諸侯以楚國為合縱長,兵發秦國。第二次中原大戰,楚國以一國之力,對抗秦、韓、魏、越及秦國附屬的苴、巴、蜀。楚國攻滅越國,成為大江上最大的國家。
可,太子橫怎麼也沒想到父王為求和平,送他去秦國為質。太子橫在秦為質,屈辱般活著,時常被秦人譏諷。秦國為質的經歷是太子橫的一道噩夢。他恨秦國,更恨楚王。太子橫好不容易從秦國逃回楚國,又被派去齊國為質。
太子橫時常在想?他真的是父王的嫡長子,楚國的太子。要不然,他的身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豈會落得西秦、東齊質子悲慘的命運。究竟是人為,還是天公不作美。如今,他遠離楚國,未來的楚王,還是他的囊中物。
人啊!最怕的就是得到了,突然失去。
齊王田地在宮中擺下酒宴,迎接兩位質子。
齊王在兩位質子面前,有意彰顯齊國國力。齊王特意挑選出沙場征戰地宿將坐陪,大齊競技之師,以劍舞助興。這場宮宴不是其樂融融,反而殺氣騰騰。齊王見秦、楚兩國質子,臣服在齊國的武力之下,心裡倍感殊榮。
宴席間,齊王偶爾問一下,秦、楚兩國國政。
公子芾應對得體,既沒有失了秦國的威儀,同時也沒有得罪齊王。
楚太子的應答,顯得有些生硬、冷淡。但齊王見著楚太子戰戰兢兢地樣子,心中更加歡喜。對於齊王來說,齊、楚爭霸多年。如今,楚太子來齊為質,齊國凌駕在楚國之上,那份自豪感油然而生。
齊王時而將話題,引向秦質子;時而將話題,引向楚質子。當然,齊王話語之中,不免充滿霸道、挑釁。齊王有意挑撥秦、楚兩國的關係,就是為了看著秦、楚兩名質子,爭得耳紅目赤,甚至大動干戈,以此為樂。
然,公子芾和太子橫很少有默契。對待齊王之語,聽之、任之,也不發怒。
無論是公子芾,還是楚太子。他們都是他國的質子。自己的命運,無法掌控。也為自己的質子命運,深感同情。兩人都是可憐人,為何要為難彼此呢?齊王看著兩位可憐人,也不在咄咄逼人。
……
秦、楚交好,對秦國不利。
秦王稷為了離間秦、楚之盟,一邊以公子芾為質送去齊國;另一邊邀請靖郭君田罌之子田文入秦為相。田文,也是後來被稱為戰國四國子之一的人物。
公子芾來到田文的府邸,請求相見。田文正在和門客談論天下大事,忽聞,有秦人拜見他。田文頓了頓,眸色充滿疑惑,問道:“何人。”
門客答道:“來人說是秦國公子。”
田文沉吟少許,對著門客,問道:“秦國諸公子葬身於秦國內亂。何人敢稱秦國公子。”
一人答道:“能稱公子之人,想必是秦王的二弟公子芾,三弟公子悝。”
田文笑道:“我與秦國向來沒有交往。豈會有公子前來拜訪我。”
又一人答道:“秦、楚兩國忌憚我國。秦、楚兩國為了和我國交好,都派人質前往。”
田文驚道:“這件事,我怎麼不知道。”
那人答道:“我也是剛收到訊息。楚國以太子為質,秦國以公子芾為質。”
“楚國被中原諸侯揍,又被秦國打。國內陷入四分五裂。”田文冷靜下來道:“楚國內外交困,派太子為質,是為了與我國重修於好。這,我尚能理解。秦國怎會派人前來我國為質。”
一人道:“秦國擔心我國和楚國交好,對他們不利,所以派出人質,也與我們交好。我國勢大,諸侯莫不看我國的臉色,更何況秦、楚。”
另一人接話道:“秦國派公子出使我國,恐怕還另有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