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衍乃聰慧之人,自然曉得合縱關乎重大,不可操之過急。一邊端著美酒,自飲自斟。一邊靜靜地等待著趙君的回答。魏趙日後走向,還在於眼前這個少年的決定。李兌微微思忖,皺眉道:“魏國忽而朝秦,忽而暮齊。今日,魏趙合縱,明日說不定又是戰火蔓延。我國實在不敢恭維魏國朝令夕改的政策。犀首,你能保證,魏趙兩國,日後秋毫無犯。”
趙豹,也道:“魏國首鼠兩端,怎能讓人放心。”
“外交之策,隨時事而變,不失明智之舉。”公孫衍放下酒樽,淡然道:“人啦!不能老是記著過去,還要看到未來。”
趙豹,冷聲道:“我沒有看到魏趙之間有未來。我也想不出趙國有什麼理由,要與魏國合縱,共對諸侯。”
“韓趙魏同出晉國,三家好比兄弟。魏趙相爭,也是三晉的家事。”公孫衍,道:“今,魏趙面對共同的敵人。魏趙就有合作的契機。諸位,也不想三晉的天下,落入他人之手吧!”
三晉雖發生爭鬥,但也不想天下落入他國之手。無論是齊國,還是秦國,亦或者是楚國,皆不能染指三晉的江山。面對齊秦楚三家的逼迫,三晉沒有選擇,唯有團結起來,共同對敵。三晉,才有希望,縱橫與諸侯列國。趙雍,也明白合縱的重要性。因此,冒著風險壓制百官言論,派司馬望族護佑公孫衍等人的周全。
“趙君,你願意看著三晉的江山,落入他國之手。”公孫衍,朗聲道:“魏趙是合,是分。趙君痛快點,給一句話。”
趙雍,心臟猛然跳動,揚聲道:“犀首言論精闢,寡人實在想不出拒絕合縱的理由。”
趙豹,試圖阻攔,“君上,請三思。”
李兌,也道:“君上,事關趙國國運,合縱一事,還需從長計議。”
“兩位,休要再說了。合縱一事,寡人心意已定。”趙雍,凝視著他們,道:“三晉的天下,應該由三晉做主。”
公孫衍,起身朝著趙君拜了三拜,雙眸神色盪漾,道:“趙君,我代替三晉的百姓謝謝你。”
趙雍起身回禮,語調凝重,道:“但願魏趙合縱,止息兵戈。”
魏璦見趙君答應合縱,朗聲道:“願魏趙兩國,永世修好,再無兵戈。”
公孫衍端起酒樽,面向趙君,盟誓道:“願魏趙兩國世代交好,再無兵戈。趙君,請。”
趙君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
公孫衍見趙酒豪爽,也不甘落後,仰頭暢飲。
眾人相顧,縱聲一笑。
趙君深夜造訪魏國官驛,一則是為了敲定魏趙兩國合縱之事。二則是為了公孫衍送出的大禮而來。如今,合縱事成。公孫衍自然明白趙君為何而來,於是,將趙君請進內室。趙君明白公孫衍是在暗示他,言不傳六耳。但趙國的國家大事,離不開趙豹。
趙君,攜同趙豹一人,進入內室。魏璦,招呼著其他賓客飲酒。
進入內室,趙雍拱手問道:“犀首,你送的禮物,寡人看到了。寡人,尚有不懂之處,請犀首不吝賜教。”
“魏趙能夠摒棄恩怨,攜手合作。實乃趙君及諸臣之功。”公孫衍,拱手行禮道:“趙君若有問,犀首定會作答。趙君,請問吧!”
“好。寡人就喜歡犀首這種爽快之人。”趙雍,正色道:“中山不滅,趙國難興。此八字乃何意。”
公孫衍請趙君移歩向前,走了幾步,指著案桌上用泥土堆砌成的堪輿圖。
趙雍目視著堪輿圖上的高山大河,問道:“犀首,你的內室,怎會有這些東西。”
“唉!說來可憐啊!我窮苦大眾一個,不能周遊列國,看一看山川大河。”公孫衍,苦笑道:“平時沒事,我就只能在堪輿圖上看看山川河流,解解悶。”
趙豹,道:“犀首解悶的同時,也在指點江山吧!”
“指點江山談不上,過過嘴癮,倒是真的。”公孫衍手中拿著一根木條,道:“趙君請看。這裡是趙國邯鄲,這是中山國。這是趙國代郡。邯鄲若有戰事,因中山阻隔,趙國的代郡、上黨郡及太原郡的兵馬,難以馳援。趙國擁有四郡之地,與中山及齊國爭雄,實乃邯鄲一郡之地。倘若北疆有危,訊息傳回邯鄲,邯鄲傳下詔令,此間一來一回,北疆戰事,早已結束。故而,趙國的國力,整體並不強大。”
趙雍,點了點頭。燕國出兵北疆,就是因為訊息不通暢,導致貽誤戰機,趙國吃了大虧。
公孫衍見趙君聽得仔細,又道:“趙國深處四戰之地。若能將四郡兵馬,及時調配。趙國何懼齊國、中山國。”
趙雍,撫摸下顎,道:“寡人,如何才能及時調遣四郡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