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4年,中山王厝以國相司馬稠為將,傾國之兵討伐燕國。中山國以小國之力攻克大邦,佔領燕國數十城,上百里土地。趙國扶持燕王姬職復國,同時又出兵圍困中山國。中山王厝誤判形勢以為趙國要向中山發難,連忙召回國相司馬稠,應對趙國的攻勢。然而,司馬稠剛回到中山國境內,趙國立馬撤軍回國。對外宣稱是在圍獵,並無侵犯中山國的意思。然,中山王厝並不相信趙國單方面的說辭,他怎麼也不相信趙國三十萬大軍駐紮在邊境上是為了狩獵。還是說,趙國將他視為了最高的獵物。
趙國撤軍歸國的真實原因,中山王厝更願意相信是司馬稠的功勞。
司馬稠先攻克大邦燕國,後又擊退強敵趙國。
中山王厝賜封司馬稠為藍儲君。其子孫世世代代若沒有犯下通敵賣國不赦之罪,一律免除免死刑。司馬稠的子孫在中山國可永享太平、富裕。
司馬稠因為建立不世功勳,深得中山王厝和大臣的愛戴。但司馬稠是一位懂得急流勇退,明哲保身之人。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越王和文種,吳王夫差和伍子胥等等這些事蹟,司馬稠豈能不知。中山王厝越器重他,大臣越愛戴他,他心裡更加惶恐。為了不辱沒一世的英明,以及先王的知遇之恩和託孤重任。司馬稠急流勇退,每日在府中飲酒,拒絕會客。三個月後,司馬稠染上一身病疾,一病不起。
一個月後,司馬稠病疾而終。
中山王厝失去了司馬稠就好像斷了臂膀,再也不能展翅高飛,建立萬世功勳。中山王厝率領文臣武將,祭奠了司馬稠的恩德。並以國葬之禮,厚葬司馬稠,追封他為功德侯。司馬稠死後,中山王厝以其子司馬喜為中山國相,承襲其父一切的爵位。
司馬喜為父守孝三個月後,正式成為中山國相。
中山王厝問他,“中山國孱弱,應該如何治理國家,才能在齊、燕、趙三國萬乘之國存活下來。中山國是否能夠克燕趙兩國萬乘之國,是否可以一爭天下。”
司馬喜知道王上說出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出言迎合道:“王上,想要攻破萬乘之邦也不難。中山國要想鼎立在齊燕趙三國之間也很容易。”
中山王厝聞言大喜,問道:“你有什麼辦法,快向寡人道來。”
司馬喜斟詞酌句答道:“齊、趙、燕三國是萬乘之邦,中山國想要攻破他們不是那麼容易。中山國也沒有實力和齊、燕、趙三國爭雄的實力。”
中山王厝聞言,臉色一沉,不喜道:“你剛才還說,寡人想要攻破萬乘之邦不難。中山國鼎立在齊燕趙三國之間也很容易。司馬喜你是戲弄寡人嗎?”
司馬喜請罪道:“王上息怒,請聽我把話說完。”
中山王厝陰狠地眼神盯著他,揮手道:“你還想說什麼。”
司馬喜平靜地答道:“王上,中山國的實力不如齊燕趙三國,這是不爭的事實。中山國也被三國包圍在其中。中山國要想存活圖強,就要利用齊燕趙三國之間的間隙。”
中山王厝聞言點了點頭,問道:“中山國如何才能圖強。”
司馬喜見王上恢復了神色,認真地說道:“王上,我們以小國之力攻克燕大邦,擊退強趙。這是為何。”
中山王厝嘆道:“這是你父親的功勞。”
司馬喜搖了搖頭,“不是父親的功勞。”
中山王厝驚道:“那是誰的功勞。”
司馬喜拜道:“這是王上的功勞。”
中山王厝遲疑道:“寡人的功勞。”
“父親是先王的宮衛大臣。若非先*任有加,父親豈能從宮衛大臣成為中山國相,成為託孤大臣。若不是王上信任父親,給他一個建立功勳的機會。父王豈能建立破燕退趙的豐功偉績。父親是千里馬,王上就是伯樂。”
“司馬喜,寡人一直覺得你不是阿諛奉承之輩。”中山王厝大笑道:“你說話,寡人愛聽。你說說,寡人應該如何治理國家,才能傲視齊、燕、趙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