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23年,燕國參加公孫衍提議的韓趙魏燕中山五國相王合縱。燕國也加入了合縱的行列,燕國也不在遵循周禮,始行王道。燕國,開始插手中原諸侯國之事。
齊威王時期,中山國稱王,與齊國平起平坐。心高氣傲地齊威王如何能忍,便有意出兵攻打中山國,甚至不惜割城給燕趙,以求燕趙出兵共滅中山。
燕趙兩國之君,既想利用中山消耗齊國的國力。又不想齊國滅了中山國。一邊支援齊國伐中山。另一邊暗中支援中山抵抗齊國。齊威王見攻伐中山,燕趙兩國也會干預。再加上楚越聯合攻打齊國南疆。此時齊國攻伐中山國,將會和燕趙中山越楚五國作戰。
為了對付越楚大國,齊國攻伐中山之舉作罷。
燕國插手中原,首次便取得了成功。燕國上下,一片狂熱,皆以為姬氏一脈的振興大業由此開始。公元前320年燕易王去世,其子姬噲繼位。
秦國慘敗齊國。燕王噲看到了時機,積極響應公孫衍再次合縱。燕國與韓趙魏楚一同出兵函谷。然而,燕將姬平被張儀離間挑撥,未能參加攻秦之事。姬平撤軍,令燕國在中原諸侯的聲望一落千丈。
燕王噲當國,權臣子之的勢力越來越大。燕王噲本想借助攻秦之事,讓其子姬平建立功勳,繼而削弱子之的權力。然而,姬平領軍出征尚無功勳不說,且讓燕國失信於中原諸侯。子之見此良機,決定去除太子平這塊絆腳石。暗中派人聯絡朝臣上書彈劾太子平的過錯。
燕王噲見孩兒看不懂局勢,氣得鬍鬚亂顫道:“逆子,你還不肯認錯嗎?”
姬平少年血性豈可認錯,正色道:“孩兒無錯。”
“你。”姬噲重重咳嗽數聲,問道:“諸位大臣,太子攻秦無果,失信諸侯,理應如何處置。”
“臣建議,罷黜太子之位。”
“臣附議。”
太子平見朝臣跪拜,身軀一顫,問道:“眾位,你們為何如針對我。父王,孩兒沒錯。”
“逆子,你還快住口。”
太子平也被燕王噲震懾住了,不敢開口申辯。
燕王平息了心中不快,問道:“太子乃國之根本,豈能隨意罷黜。”
“王上不罷黜太子,難以平息國人的憤怒。”
“請王上,罷黜太子,平息國人的憤怒。”
“臣等,附議。”
姬噲見子之身居在側,不發一言,問道:“子之,你的意思如何。”
“太子犯了錯誤,理應受罰。”子之換了一種口吻,拱手道:“王上,乃燕國之主,罷不罷免太子,你說了算。”
“父王,孩兒沒錯。”
“逆子。你率數萬大軍出征,無半點功勞而返。且讓我國失信於諸侯。你還敢說自己沒錯。”燕王噲怒色道:“諸位說得不錯。太子犯錯,理應受罰。寡人罰太子前去齊國做人質。”
“齊國為質。”姬平失神道:“父王,孩兒不去。”
“你不是怕齊國嗎?寡人就派你去齊國為質。沒有寡人的召喚,你不得回來。”燕王噲起身便離開了宮廷。
太子平入齊為質。子之繼續打壓太子一黨。如今,太子一黨,對他再無威脅。子之一黨,便有人慫恿他效仿韓趙魏齊四國之事。子之早就不滿意屈居人後,便打了燕王噲地主意。然而,燕國是姬姓之國。燕國立國數百年不滅,其姬姓一族的實力不可小覷。若是冒然出手,不僅會招惹姬姓宗室及大臣的反抗。中原諸侯國也會出兵干預。
子之等待時機。這一等待,便用了三年。
子之成為燕相,排除異己,提拔自己的親信。燕國上下,把持實權之人,皆是子之的人。子之權勢漸重,覬覦燕國君主之位。今,時機成熟,子之便露出了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陰謀,著手奪燕王之位。子之對著身邊的人道:“我欲效仿韓趙魏齊四國之事,不知可否。”
“燕國曆經數百年,氣數已盡。效仿韓趙魏齊之事,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