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李多祚和薛楚玉等人,可是全都聽到了。
瞬時間,熱血沸騰。他們一同昂然起身。
“臣請作陪!!”
武則天毫不猶豫的飲下了滿杯。薛紹都還沒反應過來時她嚯然起身,大聲道:“本宮第三杯,敬在座所有的將軍們!——請!!”
“太后,請!”
咄悉匐等人坐在一旁,已是個個臉色鐵青。
他們他們算是看出來了。原來,不願意罷兵和解的並非只有薛紹一個。在場所有的唐朝將軍,包括那個大手大腳賞賜無度、貌似一臉和顏悅色最不希望打仗的武太后,都懷著一顆血戰到底死不退讓的殺人之心。
至於那一紙象徵和平的盟書?
——如果盟書真的有用,歷史還會在戰爭與流血中蹣跚前行麼?
……
宴罷之後,突厥的使臣們在鴻臚寺官員的陪同之下,自去安排歸國事宜,馬上就將離開長安返回草原。
文武大臣們也都辭別了武則天,依次離開麒德殿各歸各處。
薛紹一人獨行,從宮殿的龍尾道走下來。薛楚玉和李多祚結伴並肩而行,想要上前去和薛紹說話,但又沒敢上前。
他們很少見到薛紹如此的激憤和昂揚。每逢這時候,薛紹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總會與平常那個生死與共、不分你我的袍澤弟兄,有一點點的不同。
就是這一點點的不同,卻足以讓薛楚玉和李多祚這兩位叱吒疆場的少壯派虎將,不自覺的和他保持著幾步開外的距離。
雖然這幾步的距離,並不足以丈量出他們心中的敬畏。
薛楚玉和李多祚尚且如此,其他的大臣同僚就更不敢上前來無事攀交情套近乎了。於是薛紹一路走得直,走得急,也獨自一人。
剛剛走過了下馬橋,薛紹卻突然被一群人攔住了去路。
那是一群粉衣彩冠、做新娘出嫁之扮相的美人兒,個個婀娜多姿風情萬種,整整齊齊的站在下馬橋的橋頭兩旁,大約有三四十個。有一名薛紹臉熟的宦官匆忙跑上前來,一邊哈腰拱手的賠罪一邊小聲的說道:“駙馬恕罪!這些內廷的宮娥本是打扮收拾好了,將要一同送往突厥,現如今……”
“閉嘴。”薛紹淡淡的道,“我的馬呢?”
“在!請駙馬稍侯!”宦官慌忙跑去牽馬。
沒人發號施令,那群女子卻已經一同跪倒下來,個個五體投地。
很多過路的大臣將軍和宮人們,都在駐足圍觀。
沒人說話。那些跪倒在地的女子們也沒有。
這或許,就叫做大恩不言謝。
薛紹也沒有說話,他從這群跪地的女子們當中走過,騎上宦官牽來的威龍寶馬,揚鞭飛馳而去。
身後,留下一群跪伏在大唐國土之上的美麗女子,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