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大乾太子袁耀算無遺策,戰無不勝。
可在末將看來,袁耀只能謀一時之勝,而主公可謀萬世之勝!”
司馬懿擺手笑道:
“好了,拍馬屁的話就不用說了。
速速去準備吧。
此戰,便以孫禮為疑兵。
我當親統大軍,出兵幷州!”
即將於鄴城展開內鬥的袁氏兄弟並不知曉,不僅袁耀有吞燕之心。
晉王司馬懿也像一條毒蛇般,想要狠狠地在大燕身上撕咬一口!
袁耀率大軍屯駐豫州,天下大勢瞭如指掌。
回到豫州後,袁耀將麾下十餘萬大軍送歸了江東。
這些將士們征戰辛苦,袁耀便送他們回去養精蓄銳,積蓄實力。
又重新從大乾調遣了二十萬大軍,進駐豫州,伺機攻打燕國。
這便是袁耀走精兵路線,不像袁紹那般一次性把大軍都派出來的好處。
袁紹一出征就是七十萬大軍,起傾國之兵與袁耀作戰。
連年征戰下來,搞得將士們疲憊不堪,士氣低落,厭戰情緒嚴重。
這樣計程車卒,縱然數量再多,戰鬥力也不會很強。
反觀大乾,論起軍隊的規模,絲毫不弱於燕國。
可袁耀徵燕,卻只率二十萬大軍。
這樣打完一場大戰之後,袁耀就可以讓將士們休養生息,再徵調之前未出徵的將士來前線。
這些新調來的將士們,戰意極為旺盛,渴望在戰場上殺敵建功。
此消彼長之下,乾軍的戰鬥力已然可以對燕軍形成碾壓。
袁耀坐於堂中,與諸位心腹謀臣議事。
謀臣李儒開口道:
“果然不出主公所料,劉備已經開始整兵出征,攻打荊州了。
他還聯合了司馬懿,打算一起出兵,攻我大乾豫州。”
袁耀開口道:
“荊州有伯言和士元在,諸葛亮翻不起什麼風浪。
還有司馬懿…
此人奸猾無比,如何敢與公瑾硬碰硬?
不論是西晉還是蜀漢,對我軍來說,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燕國,孤志在必得!”
李儒搖著黑羽羽扇,對袁耀笑道:
“奉孝和德祖幹得實在漂亮,燕國混亂至此,皆賴此二人之功。
臣恭喜主公,此戰得勝後,還能得到兩個天下絕頂的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