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可不似這些武將那麼樂觀。
他一臉肅然,對劉備道:
“陛下,燕國大亂,對我大漢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
袁譚、袁熙二人皆發討賊檄文,興兵討伐袁尚。
若是此時乾國興兵伐燕,燕國何以抵擋?
如果連燕國都被乾國攻下,那後果,怕是不堪設想。”
聽了諸葛亮之言,劉備的臉色也沉了下來。
大乾攻下燕國之後,天下一十三州,便有十州在袁乾手中。
到那時,袁乾跟一統天下也沒有太大區別了。
憑藉著偏安一隅的西晉和蜀漢,又能抵擋乾軍多久?
恐怕劉備有生之年,就要見證天下一統。
劉備絕對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匡扶大漢,是劉備畢生之志。
就算是死,劉備也要完成匡扶漢室的夢想!
“孔明,你說現在這種情況,朕該怎麼辦啊?”
“聯合司馬懿,共同出兵攻打乾國,給袁乾製造壓力!
延緩袁乾攻打燕國的節奏。”
諸葛亮對劉備道:
“燕國國力強盛,袁耀深知這一點,所以才用計策對大燕進行分化瓦解。
袁紹三子反目成仇,互相攻伐,臣以為都是中了袁耀之計。
可袁紹三子的爭鬥,總會結束。
三人之中,總有一人會成為燕國真正的主宰。”
“只要燕國能決出最後的王者,便可平息內亂,繼續與我們聯合抗乾。
我大漢,唯有與燕國、晉國聯合抗乾,才有匡扶漢室的希望。”
“一年之期已過,我軍可以出兵荊州,為燕國爭取機會了。”
諸葛亮說得頭頭是道,劉備對諸葛亮問道:
“先生,我們攻打荊州,真的能贏嗎?
就算贏了,能阻止乾軍吞燕嗎?”
面對劉備的靈魂拷問,諸葛亮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或許也不能。”
諸葛亮搖頭道:
“但是我們不能放棄。
主公,我們現在能做的,也只有盡人事,聽天命罷了…”
諸葛亮未出山時,以為自己可以憑藉隱龍之力,助明主橫掃寰宇,再興大漢。
可自從他出山與袁耀遇到後,便覺前路困頓難行,每行一步都步履維艱。
諸葛亮十分清醒,他能看透天下大勢,甚至能看破袁耀的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