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孫山處在魏大人的位置,也打算重走魏大人的路。
開源節流。開源是非常重要。
繞過土著鄉紳,開發更多的土地,讓縣衙成為最大的地主。
沒有中間商,直接廠家收稅。
張師爺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幸好第一次辦這麼重要的事沒辦砸,安慰地說:“大人,沅路雖然說是中縣,地廣人稀,但都是山地,哎,山地又沒辦法耕種更多的糧食,收上來的稅自然會少。”
頓了頓,繼續說:“大人,今年上半年已經算不錯了,比去年多了不少糧食。”
孫山嗯了一聲又問:“糧食全都進入倉庫了?派人去驗收沒有?”
第一次驗收的衙役,第二次驗收的王縣丞,第三次自然是孫山的心腹張師爺領著孫家小弟們去驗收。
孫山可不敢大意,萬一下面的人相互勾結,私包囊中,等發現已經為時已晚,他到時候哭也不知道去哪裡哭。
孫山一點也不信衙門的人,必須自己人親自盯著。
張師爺點了點頭說:“大人,我跟阿南親自去檢視,已經確定實物跟賬冊上的數目一模一樣。”
當然這也是預估的,哪裡會準確到一毫一厘。
孫山吩咐到:“咱們要時不時到庫房抽查,不能大意。”
張師爺連連點頭說:“是,老爺。”
百姓納稅,分兩種模式。一種糧食折成碎銀,交先銀。一種直接交糧食。
朝廷規定銀子和實物的比例,特別是實物,不能少於三分之二。
孫山也按照這樣的規則去做,銀子雖然能買任何東西,並且攜帶方便。但實物才是真正的東西,有實物在手,心更安定。
無論是大戶還是普通人家,孫山都要求交實物多過於納銀。
有些農夫沒錢,全交糧食,孫山更是舉手舉腳歡迎。
孫山清點一下這次稅收,相信過不了多久,上頭就會發公函過來要求交稅了。
等交稅完畢後,剩下的就給官吏發薪水,再剩下的才是衙門的庫糧和庫銀子。
想到這裡,孫山又像五歲獨自在小金河嘆氣了。
上交給辰州府的是大頭,給官吏發工資的也是大頭,剩下的結餘是小頭。
這麼一丁點結餘能做什麼呢?
沒有出現虧空,得多虧上一任知縣有良心,王縣丞這些土著不敢太貪。
能有結餘,在同僚眼裡,孫山算得上拿了個好劇本,有個好開頭。
孫山和張師爺再一次對賬,確定沒問題後,又親自領著小弟到庫房抽驗。
庫房的縣倉大使看到孫山雄赳赳地走過來,立即點頭哈腰,諂媚地打招呼:“孫大人,你來了。”
這個孫大人跟以往的知縣老爺不一樣,特別能讓吝嗇的大戶人家捐出300兩,實在讓人佩服。
所以千萬別小看眼前這個年輕的官員,背地裡的“陰謀詭計”可多了。
必須好好伺候,免得孫大人背後陰自己。
孫山點了點頭說:“過來檢視檢視,麻煩你開一開門。”
整個縣衙名義上孫山能一言堂,而且還帶了小弟過來,量倉大使也不敢耍花招,不給他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