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在下就卻之不恭了。”
“何須客氣?裴都護乃大唐年青人當中最傑出之一,我這幾個兒子雖然在吐蕃也算的上出類拔萃,但相比於你還是差了太大,還望你能夠多給一下指教,讓他們開開眼界。”
“我與令郎一見如故,相互學習乃是應當,指教之詞萬不敢當。”
……
裴行儉親自護送糧秣輜重至伏俟城,逗留半日之後率軍返回大斗拔谷北側。
將裴行儉送走,論欽陵詢問父親:“這一仗該怎麼打?”
打肯定是要打的,大唐不允許噶爾家族佔據青海湖之後低頭種田、一心發展,如果噶爾家族不打邏些城,那麼搞不好唐軍就要直出大斗拔谷來打伏俟城。
但怎麼打卻有講究。
祿東贊盤腿坐在軟榻上,緩緩道:“邏些城那邊已經來了訊息,贊普知道我們與大唐眉來眼去所以有所提防,但他想不到我們敢打邏些城,更想不到大唐會支援我們如此之多的糧秣輜重軍械裝備,所以這一仗要竭盡全力、快速突進,不要纏鬥,只要挺進至邏些城下,這一仗就算是贏了。”
論欽陵就明白了,肯定是邏些城中有人與父親暗通款曲,只要噶爾家族的大軍打到邏些城下,贊普的威望與控制力就將前所未有的虛弱,那些被他鎮壓的部族就會響應噶爾家族,甚至獻城投降……
當然設想雖好,可由伏俟城一路仰攻邏些城談何容易?
除此之外,之所以快速挺進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避免與光軍直接對戰。
那是贊普的親衛部隊,兵源選拔自居於巖穴、與狼同居的戈巴部落,驍勇強悍殘忍暴虐,單兵能夠以一敵十、一旦成軍則可以一敵百,當初贊普正是帶著這支部隊一路平推覆滅象雄一統高原,殘暴嗜血戰力無雙,噶爾家族的子弟不能葬送在這支軍隊手裡。
“父親放心,我知道怎麼做。贊普固然是吐蕃第一強者,可我也未嘗一敗,定要為噶爾家族打下一個百年盛世!”
面對強敵論欽陵沒有氣餒頹喪,反而鬥志迸發、信心百倍。
祿東贊點點頭:“雄鷹總要在天空展翅翱翔,去吧,集結部隊,明早出發。”
論欽陵五體投地施行大禮,而後起身,一言不發轉身離去。
背影雄健挺拔,步履堅定。
祿東贊因為遭受大唐脅迫而陰霾的心情又好了起來,只要有這幾個出類拔萃的兒子在,即便當下局勢再是危機、即便家族前途再是未卜,那又算得了什麼呢?
苦難終將過去,家族終將崛起,“噶爾”之姓氏必將成為吐蕃歷史上最為顯赫耀目之存在。
……
整個伏俟城徹夜燈火通明,斥候繞城警戒嚴防任何人等出入以防走漏訊息,糧秣輜重分批裝車,馬廄裡的戰馬被餵飽,青壯子弟在家中與父母姊妹作別,戰爭從來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無論勝負都將皚皚白骨埋屍荒野,哀哀的哭聲籠罩著伏俟城,至天明時分青壯子弟離家而出,不敢回頭去看倚著門框、氈房的父母,腳步匆匆的走出城門,匯流至那一杆繪製著彎角白羝的大旗之下。
“羝”即公羊,是吐蕃上古流傳至今的神祗,以無上力量護佑高原,是吐蕃人的圖騰。
論欽陵端坐戰馬之上,甲冑鏗鏘全副武裝,看著千軍萬馬在晨曦的光亮之中彙集而來,頓時胸中升起豪情萬丈。
“嗚嗚——”
號角爭鳴,鐵器如流。
論欽陵一馬當先,直奔艱苦征途之上的第一個吐蕃據點,大非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