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刻,
切莫有一絲遲疑,
謹記上帝的教誨和指引,
做最無畏的勇士,
永不被黑暗擊垮。
吹響命運的號角,
一同與我悲歌奮進!
我的靈魂將永歸神的國度。”
眾人神情無比虔誠,聲音肅穆低沉,悠悠的讚歌聲就如同是兩千餘人無比滾燙的心,先回蕩在迦毗羅衛城的上空,然後巍巍向北滾動,越過雪山,越過雪原,向他們心目中的聖地飛去。
看到這一情景的迦毗羅衛城民眾目瞪口呆,而旁邊放哨站崗的山南羌騎兵無不受到感染,包含熱淚也單腿跪倒在地,虔誠地向北邊望去。
禮拜完後,野利循請李步書寫賦記一篇,然後命當地手藝最好的石匠“依圖刻字”,將李步的賦記刻在一塊大石碑上。
第三日,李查維國王降,而石碑也立好了。野利循帶著李查維國王和釋伽族首領來到迦毗羅衛城對面山上的石碑處,笑著對兩人說:“這是我們遊歷迦毗羅衛城後的感言,為做紀念故而留立在這裡。”
看到兩人聽完俱贊祿的翻譯之後臉露不屑或不忿的神色,野利循繼續笑眯眯地說道:“我每年派人來看一次石碑,但凡有一點人為損殘,這方圓五百里的活物盡屠!”
聽完俱贊祿戰戰兢兢地翻譯過來的話,李查維國王和釋伽族首領頓時有如墜入冰窟。冒著冷汗連連點頭。
四月,野利循領三千兵馬護送李查維國王回廣嚴城,並在廣嚴城下駐紮下。按照李步和李查維國王商量地協議,尼婆羅國向遠在天外的晉室稱臣,每年貢“特產”若干;尼婆羅國對晉室商旅一律放行,不得盤查刁難;對晉室商人及其買賣貨物一律免稅,並保證他們的貨物安全;賠償“晉軍”羌騎軍費若干。
維國王看了看協議,只有第一條稱臣和最後一條賠償辦。前者丟面子。後者丟錢。都讓李查維國王覺得難受。但是野利循一瞪眼睛。搞了一場演習,李查維國王就只好答應了。
但是這卻還沒有完,江遂看到尼婆羅的工匠手藝精湛,尤其是石匠、金銀飾品匠等,不由跟野利循咬了咬耳朵,讓野利循多了一個主意。於是協議又多加了一條,尼婆羅國向晉室進獻優秀工匠數百人。
李查維國王只好答應了。開始騰空國庫賠償那筆巨大的軍費,並開始徵集各地的優秀工匠數百人,連同他們的家人一起集中到廣嚴城,準備進獻給晉室。
李查維國王是不會如此放棄的,他暗地裡派人去北天竺四處傳告,希望北天竺各國能夠出兵趕走北邊來地強盜,救尼婆羅於水火之中。
尼婆羅國和北天竺諸國關係歷來都關係密切,李查維國王更和北天竺國強國波吒厘子國、波羅迡斯國(均在恆河中游)等國國王有親戚關係。眾國聽說來了一群外來地強盜。頓時同仇敵愾。紛紛出兵,很快湊齊了一萬五千人,雄糾糾氣昂昂地向北開來。
野利循也不膽怯。接過戰書,約定在幹達克河邊決戰。
五月初二,聯軍統帥波吒厘子國王帶著聯軍按時來到了幹達克河邊指定地地方,準備和野利循決一死戰。但是嚴陣以待的聯軍從早上等到中午,再從中午等到傍晚,不要說羌騎軍,就是騎驢子的也沒看到一個。波吒厘子國王心中知道不妙,連忙對副統帥波羅迡斯國王和其他國王說道:“其中恐怕有詐,不如趁夜繼續北進,只要我們兵抵廣嚴城下,就不怕趕不走這些強盜。”
波羅迡斯國王連連點頭贊同,其他國王也無異議,正準備安排隊伍開拔北上的時候,只見有傳令兵連滾帶爬地衝了來進來,哭喪著報告道:“波羅迡斯城被北方強盜襲擊,守軍快要抵抗不住了。”
波羅迡斯國王頓時眼一黑,連連下令整軍回救自己的國城。其他國王一聽說敵人已經殺到恆河自己老窩了,連忙也紛紛撤兵回援。波吒厘子國王獨力難支,無奈之下只好也撤兵回城。
是夜,波吒厘子國王率領的五千軍隊在路上卻遇到了襲擊,三千羌騎殺得五千波吒厘子軍大潰,活捉了波吒厘子國王。接著,野利循又奔襲了兩名路途遙遠的國王,大破他們地軍隊,活捉這兩位國王。
等到天亮的時候,野利循帶著三位國王呼嘯而去,在原處渡過幹達克河,直奔廣嚴城,李查維國王看到只失蹤了兩天一夜又回來了的野利循部,知道自己空歡喜了一場,只好老實下來。
野利循要挾著三位國王要求和北天竺十一國談判,波羅迡斯國王不允。野利循就派鬼磈仲帶著兩千騎兵將波羅迡斯城周圍燒殺一空,最後終於迫使波羅迡斯國王屈服了。
北天竺最強的兩個國王一個成了俘虜,一個屈服了,其餘的也只好一起坐在談判桌上。
一輪談判後,北天竺十一國向晉室稱臣進貢,賠償軍費,進獻工匠共計千餘人,各送一名王子為“質子”等等。
八月中,野利循帶著三千羌騎,押著數千工匠及其家人,還有上千馱馬的“賠款”,心滿意足地從拉門道回山南去了。
十月,野利循回到匹播城,然後立即向曾華報捷,隨去的還有十二封稱臣上表。十一月使者穿過馬兒敢羌到達白馬羌,十二月使者被阻於白馬羌駐地。永和七年二月開春,使者終於出到益州,然後從益州漢源郡直奔長安,如此費盡周折才到曾華的手裡。
曾華指著捷報說道:“這些臣表加急送到江左建康,讓朝廷高興高興,只是他們知不知道這些北天竺國在哪裡?”
“管他在哪裡,他們只圖個瑞祥高興而已。”聽到這個大喜訊地樸心情也不錯,難得地開了眉眼。
“這次野利循撈得油水十足,只是這些錢財和那些王子們估計一年半載也到不了長安,讓人牽掛呀。還有千餘匹羌塘好馬和數百隻山南獵犬。不錯不錯!”曾華樂滋滋地說道,看來這吐蕃算是了在自己手裡了。
過了一會,樸提醒道:“現在最關鍵的是鞏固山南地盤,應當論功行賞,多派官員和傳教士過去,好好地消化一下。”
曾華點頭稱是,沉吟一下說道:“不如這樣,我以安西大都護立匹播將軍,轄羌塘、山南諸羌;立昂城將軍,轄馬兒敢、波窩、白馬諸羌;設青海將軍,轄河曲、河洮、白蘭、青海諸羌,各設諸校尉、副校尉,分領百戶、目。拜野利循為匹播將軍,拜姜楠為昂城將軍,拜先零勃為青海將軍。各參軍、校尉、副校尉和都尉盡數配齊,均從飛羽軍中立功的軍官中選拔,斷事官等巡視政務官素常先生就多操下心,也趕緊配齊。”
眾人紛紛表示贊同,便領了令各自去忙去了。
下午,山南羌和北天竺大捷便傳遍了長安,而將讓建康朝廷欣喜如狂地捷報和臣表書正向江左飛駛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