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公孫瓚尚未離開驛館,郭嘉就晃悠著腦袋來了。
公孫瓚心下微疑,卻也知道郭嘉很受公孫度重視,這從昨天的介紹裡邊,他就已經知道了。
“不知郭參軍此來所為何事?”
郭嘉淡笑一聲,說起了公孫家的事情,待公孫瓚似有所悟,才又道:“原本依主公之意,此事交由益德去辦,但是我等以為公孫校尉乃公孫家家主,若是不加詢問,實是令人不堪。是以,嘉才斗膽向主公請命,前來與公孫校尉一會。”
公孫瓚立時明白了過來,頓時皺起了眉頭。公孫家族的問題,公孫瓚作為家主,自然是知之甚詳,其中許多東西也都看不慣,那些老傢伙卻個個倚老賣老,對他的命令置若罔聞,久而久之,心頭也多了不少憤恨,恨不得這些老傢伙趕快去死。只是,到底是同族之人,若是坐視不理,也殊為不妥。
不過,更多的是這話透露出來的另一層意思,公孫瓚……
半晌。公孫瓚回神,滿臉決然的說道:“日久見人心!”
郭嘉沉默了一下,然後點了點頭,但並未就此離開,似是覺得公孫瓚還有話說。
公孫瓚面上頓時換上覆雜之色,道:“瓚管理不力,致使右北平新附,卻影響巨大,還請郭參軍、益德將軍多多海涵!”
郭嘉微微一笑,應道:“此事嘉不敢善專,須得稟報主公,請主公定奪。”
接著卻話音一轉,道:“不過,就嘉所知,主公恐怕不會因為任何人,破壞主公親自定下的規矩。要知道即便是大公子也因為規矩的原因並未得到優待,而是在東萊太守麾下歷練。”
東萊太守?
公孫瓚眼前陡然浮現一個儒雅男子。尤記得,當時其自稱乃東萊太守,聞得詔令,起兵響應,而在其身側有一人,當時他便覺得那人有些似曾相識之感,如今陡然明白過來——“原來是他!”
公孫瓚心頭微寒,覺得公孫度佈局之深遠,遠超他的想象。很難去想象,若是沒有昨日之選擇,將來是否會成為遼東的刀下亡魂!
“多謝郭參軍!”
公孫瓚收斂了心神,拱手道:“咋聞得此時,瓚心神激盪,不能自已,就不多留郭參軍了。還望郭參軍多多海涵!”
郭嘉對此早有所料,聞言徑直起身,拱手道:“如此,嘉便告辭了!”
“請便!”
公孫瓚送離了郭嘉,回屋靜坐半晌,前往州牧府求見了公孫度。
新掛上州牧府牌匾的原度遼將軍府,目送半是驚喜,半是失落的公孫瓚離去,公孫度忍不住搖搖頭。
“伯珪到底還是心軟,割捨不下血脈之情啊!”
搖頭之餘,公孫度也忍不住嘆息自家父親沒能給他生個弟弟或者妹妹之類,竟成了獨子。又想想自己,公孫度皺起了眉頭:有了毅兒他們,說明所謂的穿越問題並非問題。可是為何女兒都有兩個了,兒子仍舊只有一個呢?雖然一個兒子不用擔心繼承人紛爭的問題,但……還是希望多有幾個兒子啊!可這為何偏偏就沒呢?即便一女生育一子或一女,可琰兒還未有所出,也該有了啊?
不提公孫度在這兒糾結孩子的問題,郭嘉在離了驛館之後,便又尋得張飛,將命令交代了下去。
張飛得令,興奮得不得了,也不管郭嘉只是讓他做好準備,並非令他出兵,一路狂奔回營。
“來人!”
“擊鼓,聚兵!”
張飛那銅鑼嗓門比大鼓都要有用,不等鼓響三遍,一校人馬就已經聚集了起來。
張飛瞪著銅鈴大的眼睛,掃了眼排在最前方被他稱為燕雲十八騎,然後又將後邊計程車兵挨個掃了一遍,方才高喝道——
“眾位兄弟!”
“喝!”
“有道是養兵千日,用在一時!”
“如今,需要用到我們的時候到了,主公有令,命我等前往右北平,將其徹底收復,讓那裡的百姓也過上遼東這般的美好生活。”
“萬死不辭!”
“萬死不辭!”
……
“所有人立即收拾行裝,隨時準備動身。”
“是!”
張飛吩咐完,又急急忙忙離開軍營,往州牧府趕去。待見得公孫度,恭順道:“啟稟主公,屬下等人日夜枕戈待旦,今得聞有用得上我們的地方,眾將士無不欣喜若狂,還請主公應允屬下立即率軍動身。”
公孫度早在聽到張飛求見的時候,就知道他打的是什麼主意,當下不由一笑,伸手凌空點了點,道:“你小子倒是打得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