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幾日,林如海果然派了管家徐墨夫婦親自來接黛玉回家,還帶來了林如海的親筆書信,內容無非是感謝賈母一干人對黛玉的照料,自己思念獨女,要接黛玉回揚州共享天倫,云云。
賈母也很是憂慮,說是不放心外孫女一個人回江南,特地點了賈璉的名字,要他同往。
黛玉幾次推辭,賈母都堅持要賈璉同往,盛情難卻,黛玉也只好作罷。
回江南的日子很快就定了下來,雪雁、龍汐(紫夕)每天忙著和紫鵑一起收拾行李,待一應物品都收拾妥當了,也到了啟程的日子,龍汐(紫夕)坐在馬車裡,從榮國府到了碼頭,又登船,卻沒有沿著去年的來路,而是走海路下了江南。
到了林府門口,除了黛玉之外,其餘眾人皆要下車下馬。
這林府在龍汐(紫夕)眼中,也是個新鮮地方,她跟在黛玉的轎子後面,直接進了二門,又繞過當中的那個大院子,拐進了東面的一座院子內。
黛玉一下轎,就先忍不住哭了出來,紫鵑忙湊過去幫黛玉擦眼淚,龍汐(紫夕)在王嬤嬤的眼神催促下,也只好站了過去,就算她湊不上手幫黛玉擦眼淚,至少還可以用自己瘦小的身軀幫黛玉擋一擋風。
不等眾人進到屋子裡,林如海就親自出來迎接愛女,林黛玉收了眼淚,嘴角漾起一個淺笑迎了上去,“爹爹……”
一聲招呼還沒打完,就被那位管家娘子給打斷了,“姑娘,你終於回來了!”她沒理會王嬤嬤的話,先朝著黛玉行禮請安。
“玉兒。”林如海雖是人到中年,眉目卻仍是英氣逼人,一身溫潤如玉的書卷氣息,倒是個人到中年的帥大叔!
父女兩人一起到書房中,屏退眾人,各敘衷腸,林如海順帶告訴黛玉,自己得了肝臟和胃腸方面的頑疾,經常肝痛、腹瀉,不能吃肉,看了很多大夫,都不見好,如今只是每天吃粥,勉強維持。
黛玉道:“我身邊的丫鬟紫夕,頗懂食療之道,爹爹若信得過女兒,女兒和紫夕一起幫爹爹調理身子。”
林如海老淚縱橫,卻又笑中帶淚,道:“你有這孝心,爹爹就老來安慰了。只是我自己的身子,自己自然知道。多少杏林聖手都無法回春,一個小丫鬟只怕也是......頂多也就是多拖些時日罷了!你送過來的信,雖然有些言辭比較含糊婉轉,但是爹爹也看明白了。難為你小小年紀,竟然有如此見識!爹爹即便在九泉之下,也放心得下了。爹爹已經命人把房產、田地、店鋪那些兌換成金子,大部分都交予你,你好生保管。將來安身立命,便靠它們了!”
黛玉泣不成聲。
黛玉回到林府之後,只過了大半年,林如海就支撐不下去了。
這大半年中,黛玉日夜在林如海榻前侍奉湯藥和食療食品,大部分時間都是龍汐(紫夕)陪著她。
林如海久病纏身,形容漸漸枯槁。
一個冬夜,他終於還是沒熬過去,油盡燈枯,駕鶴西去了。
黛玉傷心過度,大病了一場,幸而有龍汐(紫夕)和紫鵑細心照料,黛玉還把讓龍汐(紫夕)協助秦管家夫婦管家。
龍汐(紫夕)十分精明強幹,跟秦管家夫婦配合得天衣無縫,讓賈璉壓根無法鑽空子,他只好在一個月之後灰溜溜地告辭而去。
黛玉十分感激龍汐(紫夕),提出要跟她結拜成金蘭姐妹,龍汐(紫夕)便成了黛玉的異姓姐姐,彼此的感情又更進一步。
等到黛玉病全好,已是次年的仲春時節了。
黛玉在家守孝一年,閉門不出,每日只是看些詩詞歌賦,管家之事幾乎是都交給龍汐(紫夕)和秦管家夫婦了。
龍汐(紫夕)幾乎每日都熬些湯水,讓黛玉吃了,調理身子,又督促黛玉多運動,把自己的瑜伽之術教與黛玉。
黛玉靜養了一段時日,身子漸好,不似從前那邊每天都要跟藥罐子作伴了。
黛玉的守孝期一滿,揚州那些媒婆子幾乎踏破了林府的門,都被黛玉讓龍汐(紫夕)婉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