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王熙鳳數次和林黛玉開玩笑,說什麼用了我家的東西,就是我家的人之類的話,也說“寶兄弟和林妹妹一娶一嫁,用不著官中的錢,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來!”
賈府娶媳婦嫁閨女肯定花費巨大,不用官中的錢,老太太的梯己錢是什麼錢呢?是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本就是林家代管的財產,肥水不流外人田了呢?
另外,賈母代管的這筆錢的去處,很有可能會就被賈家挪用了。
在林黛玉的爹死後不久,榮國府斥巨資修建大觀園,而在《紅樓夢》一開篇,曹雪芹就藉著冷子興的嘴說,賈家早就寅吃卯糧了,書裡夜多次提到榮國府有點入不敷出了。這麼短的時間,修建了這麼豪華的園林,加上元春省親的花費,那銀子支出嘩嘩跟流水似的,這麼多錢榮國府哪來的,不由得不令人懷疑。
正因為如此,龍汐(紫夕)才想勸說黛玉早日歸去,回到父親身邊。
此時的林如海尚未病重,神志清明,倘然黛玉把當中厲害關要之處都跟父親言明,那麼林如海應該會提前把房產、田地等遺產變換成銀子,把大部分銀子都交給黛玉自行管理。
這樣一來,黛玉往後就無需再過寄人籬下、仰人鼻息、“一年三百五十日,風霜刀劍嚴相逼”的生活了。
而且,一旦她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白富美”,她跟寶玉的婚事還會有誰來阻撓?
當然,龍汐(紫夕)也是有自己的如意算盤:一旦寶黛成婚,她就作為榮國府在當家娘子當家作主了。而龍汐(紫夕)作為黛玉的陪嫁丫鬟、得力親信,自然是能相助黛玉,為重振榮國府出力的!
龍汐(紫夕)費盡唇舌,給黛玉講了半個時辰,總算是讓一心沉溺於朦朧初戀的黛玉如同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她當即修書一封,派心腹之人帶回給他父親,讓他父親派人來接她回家。
這個時代的交通沒那麼方便,這一來一回,也需要一些時日,龍汐(紫夕)讓黛玉耐心等候,平日裡也時常開解,為她排憂解難。
過了一個來月,王夫人的孃家妹妹薛姨媽和兒子薛蟠、女兒薛寶釵一家進京了,住進了東北角的梨香院內。
薛蟠是個紈絝惡霸且不去說他,那位寶姑娘的確是如同書上描述的一位冰肌玉骨、位品格端方的美人,才華也不在黛玉之下。
可是幾日觀察下來,龍汐(紫夕)倒也沒發現寶釵有什麼特別出眾的地方!
或許是因為她的意識穿越成到了黛玉的貼身丫鬟,又跟著她一路從南到北,龍汐(紫夕)心裡就先對黛玉起了親近維護之意,再看寶釵,就忍不住在心裡把她和黛玉放到一起對比!
又或許是寶釵故意藏拙,安分隨時,不讓自己過於鋒芒畢露吧?
總之,龍汐(紫夕)是沒覺得寶釵比黛玉強多少的,或者這麼說吧,兩人是不相伯仲,各有千秋!
可是賈府內的一眾下人們卻似乎並不這麼看,時不時說些風言風語,什麼“寶姑娘行為豁達、安分隨時,林姑娘孤高自許,目下無塵,愛使小性兒”之類的,龍汐(紫夕)也不知道這些傳言到底是從哪裡傳出來的,傳著傳著,倒似成了真事兒一般,讓她心中很是不平。
龍汐(紫夕)不禁有些不解:林妹妹多好呀,待人十分真誠,也從來不對下人高聲惡氣的,怎麼這府裡的下人就看不到她的好呢?
又過了一陣,連黛玉自己都懶得再計較生氣了,再加上寶釵待黛說玉也還不錯,黛玉還時不時過去梨香院那邊串門,和寶釵相處得也還算可以,只是偶爾看到寶玉也在寶釵那裡,兩人相談甚歡,還拿出各自的寶玉和金鎖來“比通靈”,黛玉也會吃點小醋。
漸漸地府裡便傳言說寶釵有金鎖,必須要有玉的來配,成就所謂的“金玉良緣”。
龍汐(紫夕)心中如同明鏡似的:這府裡有玉的,除了寶玉還有誰?看來是寶釵進不了宮,薛姨媽就退而求其次,想要寶玉當女婿,特意跟王夫人聯手,放出這樣的風聲來。
她看到黛玉因此經常對月流淚,長吁短嘆,也著實心疼黛玉。
等到了年後,賈母大約是終於意識到孫子和外孫女同住一個套間不符合俗禮,開始著人張羅著收拾兩邊的廂房,一邊給了寶玉,一邊給了黛玉,兩人分開居住,卻又同在一個大的院落之中,日常起居也都在賈母的上房內,關係自然愈加親密,與別的姐妹不同。
黛玉稟明瞭賈母,提拔龍汐(紫夕)當上一等大丫鬟,賈母也同意了。
到了晚上,黛玉讓龍汐(紫夕)陪著她睡在一張床上,而紫鵑則睡在廂房中另一間屋子裡的火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