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們一嘗,覺得比以前吃的那種鹽焗雞更嫩滑,交口稱讚。他們還說最後上席的那一隻,也要如法炮製。
從此以後,李某每次宴客,都非要這種雞不可。
漸漸地,這種新法烹製的鹽焗雞就風行起來,一直沿用至今。
雖然由於緊張,龍汐說得有點磕磕巴巴的,可是,她總算是把這個很精彩又很接地氣的故事完整地講了出來,然後就收穫了鄒導演的掌聲。
魔坤笑著說:“原來還有這樣有樣一段故事,我都不知道嘢!”
他為自己有這樣一個學識淵博、善良、漂亮、聰明又可愛的女朋友而感到驕傲。
龍汐笑著說:“我還知道好多跟美食有關的故事哩!”
蔡一瀾很感興趣地說:“我們這部電影的女主角就是中國十大名廚之一的膳祖,你知道她的故事嗎?”
“膳祖?我知道啊!”龍汐再次講起了故事。
歷史上多少大廚,也名留青史。比如善烹野雞羹的彭祖、有“烹調之聖”美名的伊尹、調味高手易牙、善炙魚的太和公、專賣羊肚的濁氏,史上多少大廚,也名留青史。比如善烹野雞羹的彭祖、有“烹調之聖”美名的伊尹、調味高手易牙、善炙魚的太和公、專賣羊肚的濁氏、創作象形拼盤的梵正尼姑、我國第一位宮廷女廚師劉娘子、做魚羹的宋嫂,‘董肉’‘董糖’的創始人董小苑,還有很多,都數不過來了。
而《酉陽雜俎》書中所記名食的唐朝女大廚膳祖則是唐朝丞相段文昌的家廚。
段文昌曾自編《食經》50章,主持段府廚房的女廚師膳祖,烹調技藝原本精湛,又得段文昌的調教,如虎添翼,身手更加不凡。
她對原料修治,滋味調配,火候文武,無不得心應手,具有獨特本領。她烹製的名食,後來太多記載在段文昌之子段成式編的《酉陽雜俎》中。
龍汐說完之後,蔡一瀾又讓人端了幾碟菜上來,讓龍汐辨認一下。
龍汐吃出第一道菜是唐朝時期的一道名菜,名字叫做“白龍臛”。
她說:“這道菜的學名是‘白龍臛’,簡單來說就是鱖魚肉羹湯。‘白龍臛’(治鱖肉)”是歷史記載的唐代燒尾宴上的第二十九道“奇異”餚饌。舊時的宮廷御宴都是以鯉魚為主打,而這道菜的出現,說明當時的人們觀念比較開放,摒棄了因循守舊的觀念,開始瞭解和接受新食材,並有了更多的創意發揮,這在當時是有劃時代的意義的。這道菜如果可以用於電影中,確實是很恰當的。”
蔡一瀾的嘴邊露出微笑,問:“那第二道呢?”
龍汐說:“第二道是唐朝燒尾宴上的一道點心,名字叫做‘金粟平飠追(這個字是飠偏旁+追)”。金粟的意思是桂花,這道菜就是做成桂花形狀的帶餡的麵點,餡料是魚子。用魚子做餡在當時來說屬於創新,把食物做成花的形狀在當時是很時尚的,話說我們現在都很少看到這樣精緻的點心了!”
範千千說:“果然厲害啊!我連名字都叫不出來啊,你居然分析得頭頭是道!”
小鹿很驕傲地說:“那當然,汐爺是博學多才的才女哩!”
龍汐說:“這裡還有一道’“同心生結脯’,本來是很普通的臘肉條,但是廚師們有了巧思,把它們經過加工編織成同心結,再曬成臘脯。我曾經特地留意過新疆阿斯塔納的出土的唐代點心,發現也有類似同心結的食點。這不得讓人覺得是個奇蹟。同時也說明,當時唐代與新疆高昌國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絡,時尚流行的文化現象傳播速度之快,是令我們今天的人們所難以想象。盛唐的確是中華民族最為輝煌的歷史時期,它那燦爛瑰麗的文明耀眼四射!這道菜表現了當時的唐朝與其他國家的友好文化交流,也很適合用於電影之中。”
魔坤笑著說:“親,這個同心結也很適合我們呀!希望我們倆永結同心,白頭到老!”
龍汐笑答:“又開始打情罵俏了!能不能嚴肅點?我走過的最長的路就是你的套路呀,親!”
魔坤對她比心,笑著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啊!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龍汐臉一紅,把一個金粟平飠追塞到他嘴裡,目的就是讓他別再多說話了。
蔡一瀾對龍汐豎起大拇指,真誠地給了龍汐一個表示認同的熱情擁抱。
龍汐雞凍得說不出話來。蔡一瀾是她的偶像之一啊!偶像擁抱了她耶!今天真是賺大發了!
範千千笑著說:“汐汐,我也給你出一道題。不過在你答題之前,你得熟悉一下我們的劇本。來,請你看一下我們的劇本。”
龍汐看了看劇本,笑了,說:“這電影的劇本是改編自一本縱橫網路吧,恰好這我還真看過,大概的劇情我也瞭解了。”
範千千笑著說:“是嗎?那就太好了!我們的新電影是關於大唐女廚神膳祖的,劇本里有一段女主角跟頭號大反派,就是我演的女御廚鬥廚的戲碼,因此我給你出的題目就是:做出三道大唐時期流行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