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別說,雖然久不動筆,剽竊起別人的東西還是很順滴,只不過是改了幾個人物名字而已。
孟可心在旁邊默讀,忍不住伸出大拇指,大兒子的文筆就是好,怪不得看不上這些人的文章呢,那是有原因的也。
既然寫了,忍不住多寫了幾份,李東陽收筆後拿起最後寫的幾份,遞給喜公公,交待道:
“送到報社發表,另外準備開個故事專欄,宣揚人類與入侵者的大戰,把那些英雄人物編成故事傳揚四方,死也要死的其所。”
“奴才領旨。”喜公公雙手捧著這幾張紙,跟捧著大山一樣,恭敬退下。
“君主不給老臣等看看嗎?”老太傅忍不住問道。
“我怕你嫌棄我的文采不好。”
李東陽倒是有自知知明,他寫的挺白話,不像老太傅寫文章一個字幾個意思,得揣摩好久。
“老臣可不敢。”老太傅鬍子抖抖,暗爽!
孟可心拿起桌上的遞給福公公,讓福公公傳給老太傅,喜公公這才恭敬退出。
老太傅也沒追著要,反正報紙上可以看的到。接過福公公遞來的小故事,老太傅老臉有點紅。
講真的,這種故事初看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故事,但是細想,卻蘊含大道理,這手法真的很別緻。
小孩子讀這種文章不僅有興趣,還易懂,關鍵是讀了一遍居然在腦海裡揮不去,太魔性了。
“君主大才。”老太傅伸出大拇指,吳大人趕緊湊過來一起看,不大會腦袋湊到了一塊。
“娘也覺得那故事寫的好?”李東陽笑問。
“確實好,不過只適合孩子,對少年,青年的教育你有什麼看法。”孟可心問道。
“忠君愛國肯定是重點,民族自豪感也得體現出來,容我再想想。”
李東陽拍拍腦袋繼續想,少年與青年的教育肯定不能用故事,因為他們的知識更多了,得用才華征服他們。
華夏古代最不缺這等文章,只要結合之前的歷史好好的粉粉就行了。
於是李東陽繼續提筆,這次是孟可心親自磨墨,福公公在旁邊探著腦袋張著手,他也想幫下手啊。
這可是歷史性的時刻,沒看到史官正在揮筆潑墨。
老太傅等人湊到一塊小聲商量教育孩子的問題,由著君主書寫,君主的小故事也給他們提了一個醒,孩子就是孩子。
一下子教育太高深的知識他們也聽不懂,得從簡從易,然後每隔一年內容難度增加一點,給他們學習與接受理解的時間。
這會他們理解李東陽為什麼堅持分年級教育,而不是把大家趕到一個教室一起教,深意在這裡啊,可惜他們一直沒抓**住重點。
這會理解了君主的意思,後面的事情就好辦了,這些都是能臣干將,一點就通,挽著袖子揮筆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