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惠普公司共同創始人、前董事長威廉·休利特和第一任妻子弗洛拉·拉姆森共同創立了威廉與弗洛拉·休利特基金會。從1966年到1994年,威廉·休利特一直擔任基金會主席。基金會成立後,威廉·休利特的兒子沃爾特擔任繼父母之後的第三位理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威廉·休利特罹患中風,沃爾特·休利特開始主持大局。基金會主要關注四個方向的慈善專案,分別是教育、藝術、人口和環保。基金會撥款幫助研究人員整理馬丁·路德·金的論文,支援老牌藝術團體和實驗劇團,還資助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課程”,這被視作“大規模開放式網路課程”(MOOC的先驅。
休利特基金會是威廉·休利特財富的主要承載地,它擁有的資產量曾一度比洛克菲勒基金會還大,是米國曆史上最大的慈善基金會之一。如今休利特基金會的總資產達88億美元,2014年共資助慈善專案765個,總資助額為3.92億美元。
米爾肯家族基金會。
1982年,邁克爾·米爾肯和洛厄爾·米爾肯創立了米爾肯家族基金會。基金會理事成員主要包括:基金會主席和聯合創始人洛厄爾·米爾肯,聯合創始人邁克爾·米爾肯,執行副總裁和理事理查德·桑德勒,高階副總裁和財務官拉爾夫·費爾曼。基金會主要關注教育、醫療保健、人類福利和社群服務等方面。其中,基金會設立米爾肯教育工作者獎,獎勵國內傑出教師。設立米爾肯學者專案,表彰在學術、社會服務和領導力方面表現突出的優秀青年。還設立猶太教育工作獎、洛厄爾·米爾肯中心等。基金會主要收入來源為存款及短期現金投資利息收入、投資證券利息和股息,出售資產收入等。
沃爾頓家族基金會。
1987年,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和妻子海倫·沃爾頓建立沃爾頓家族基金會。董事會僅由家族成員及顧問組成,目前由巴迪·菲爾波特主理。基金會的三大目標包括:教育改革、振興阿肯色西北部和振興阿肯色三角洲地區。基金會每年小額捐贈的數目很多,每年有數十所學院、社團劇院和研究所受其資助。沃爾頓家族的絕大多數善款都集中到教育上,除了扶持高等教育,對大學進行捐款外,主要資助初級教育改革。
亨氏家族慈善基金會。
亨氏家族慈善基金會包括:特蕾莎和H·約翰·亨氏三世基金會、H·約翰·亨氏三世基金會和亨氏家族基金會,於1992年合併而成。基金會主席和執行長由特蕾莎F·亨氏·凱里擔任。基金會主要關注人類健康和衰老、環境和女性經濟機會與權利。其常規資助專案包括支援環境研究專案的獎金、女性會議、關於女性退休的研究和亨氏獎。
比爾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由比爾·蓋茨與梅琳達·蓋茨夫婦資助,是全球最大的慈善基金會。基金會以米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為基地,於2000年1月,由蓋茨學習基金會和威廉·蓋茨基金會合並而創立。蘇德斯蒙德赫爾曼為基金會現任CEO,比爾梅琳達·蓋茨、梅琳達·蓋茨以及沃倫·巴菲特任理事會成員,把握基金會的發展方向。
基金會堅持每個人都享有平等的生活權利。在發展中國家,它致力於解決其貧困、疾病問題。在米國,主要關注弱勢群體,確保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在我國它最廣為人知的專案是艾滋病防治。基金會目前主要資助以下三類專案:國際發展專案、全球衛生計劃和米國慈善專案。基金會資助依法註冊及其他有免稅資格的非營利組織,不為個人發放資助。
蓋茨基金會實行雙實體結構:比爾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和比爾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投資基金,均屬於免稅的私營基金會,前者致力於解決問題,後者用於管理蓋茨夫婦及巴菲特資產並做好投資,定期將所得投入基金會專案使用。
這些,就是米國近代以來最有出名的十個家族基金,然而仔細看看這些基金會的理念,不難看出,都是些大而化之的理由。什麼為了全人類啊,什麼為了更美好的而未來啊,口號喊的山響,實際上呢,並不具備任何實際性的意義。最起碼和壹基金或者韓紅基金會這樣的慈善基金相比,這些所謂的家族基金,他們很少會針對個人進行幫助。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很簡單,因為一旦目標定的足夠高大上,基金就有足夠的轉圜空間。
你說我沒有為全世界的教育做貢獻?捐書本算不算做貢獻?普及知識了,怎麼能說沒有做貢獻呢?
然而這些家族基金,說白了其存在的真正目的,還是為了家族資本的延續。眾所周知,米國的遺產稅在全球都算是很高的,如果父輩有遺產直接留給孩子的話,最後孩子到手的部分,甚至可能不足原本的一半。直接繼承遺產,是最蠢的方式,那麼聰明的方式就來了,那就是基金。
這些家族基金,因為不是公募資金,所以他們的賬目完全可以不公開,不用受到媒體和民眾的監督。大家族的子弟們,通常都會在基金內有一個職務,有了職務,他們就能從基金裡開出不菲的工資來。而慈善基金本身存在就可以利用很多法律規定進行避稅和免稅,頂多是每年隨便做點慈善,讓自己這個慈善基金的名字說出去更加符合實際。利用這樣商業的行為,大家族可以將自己的資產順利過渡到下一輩的身上,同時有了做慈善的美名。
國外那麼多人喜歡做慈善,不排除確實是真的有願意做慈善的人,畢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民眾受教育水平高了,思想層面肯定會有所變化,這一點北歐那邊算是比較好的證明。但更多的,其實說到底還是用來轉移資產的,辛辛苦苦一輩子,百億家產,隨隨便便就捐出去了?別說國內這樣的少,國外的也少。所以這些所謂家族基金,慈善是假,資產轉移和過渡才是真。然而就算是當權政府知道這個情況也不會去管,因為這就是遊戲規則。
至於說國內,遺產繼承方面倒是沒有這麼嚴格的要求,所以國內的家族基金,更多的目的還是統合家族的力量,同時給整個家族增加一些保障,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