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醫生已經說得很明白了,但老媽還是不妨心。
也是,換做是誰,面對這種情況也會緊張吧。
“放心吧,糖尿病只要認真養護,其實危險並不嚴重。”
醫生一上來就先定調子,讓老媽放鬆。
“但是你們也不能掉以輕心,糖尿病這種病,養護好不好絕對是兩種不同的狀態。養護好了,自然是沒什麼問題,但如果養護不好,問題就很嚴重了。
你們不是醫療圈子裡的人,可能不太清楚。
糖尿病如今已成為全球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據國際糖尿病聯盟預測,2015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數量將達4.15億。其中,我國成年糖尿病患者數量超過1億,佔全球總數的四分之一左右。
之前就有資料顯示,與未患糖尿病的成年人相比,在中年被診斷為糖尿病的成年人平均縮短9年的壽命。
2004的時候有一項調查,是咱們國內一所大學和國外一所頂尖大學聯合進行的,他們招募了51萬名年齡在30到79歲之間的成年人。
在基線調查時,研究人員透過問卷記錄了調查物件的糖尿病狀態,包括確診的年齡、目前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藥物使用情況。被招募的參與者中,有6%的人患有糖尿病。研究人員發現,與未患糖尿病的成年人相比,隨訪期間,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風險增加1倍,且農村地區糖尿病患者死亡風險比城市地區糖尿病患者死亡風險增加的更高。
此外,糖尿病還與缺血性心臟病、中風、慢性腎臟疾病、慢性肝臟疾病、感染、肝癌、胰腺癌等疾病的死亡率增加有關。
死於糖尿病急性併發症治療不當的風險在農村地區要更高。
這說明什麼,說明在醫療條件和醫療理念不同的地方,同樣患病的人,表現也決然不同。
我看你們家條件應該不錯,所以應該更加珍惜機會,好好治病,好好養護,您二位這個歲數,比我爸媽還年輕,以後好日子可在後面呢,可千萬不能粗心大意。”
果然不愧是醫生,安慰你是一把好手,嚇唬你更是一把好手。
當然醫生的話不全是嚇唬人,醫生嚇人,是為了讓病人能夠更重視自己的病,更好的接受治療,更努力的養護自身,他們嚇唬人,並非有什麼不好的目的,反而他們從最初打定的主意就是讓病人能夠更好的恢復。
“我每天都能接觸到新的病人,很多人和你們一樣,面對自己不熟悉的病,會感覺害怕和擔心。
其實根本沒有必要,在糖尿病確診前後,堅持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比如說高質量的飲食、不吸菸、適度規律運動、飲酒適量等等,不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還可以幫助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地預防心血管疾病併發症。
我國現在就已經有1億多糖尿病患者,患病率已到達9.7%。
世衛組織的資料顯示,到2040年,中國的患病人數預計將增長至1.5億。
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併發症和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因此預防或延緩心血管併發症尤為重要。除了控制血糖之外,改善生活方式是糖尿病病人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一直說,病人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病人以及家屬也一直問我們,什麼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今天就認真的告訴你們,對於普通人群而言,不吸菸、控制飲酒、提高膳食質量、保持中強度的體育鍛煉——有這些生活習慣的人們的心臟疾病和代謝疾病發生風險較低,死亡率也較低。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健康生活方式是否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長期益處?
老實說,其實這個說法目前尚不明確。而且,迄今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活方式與整體死亡率的關聯,缺少針對心血管併發症風險的資料。尤其是對糖尿病患者確診前後來說,生活方式的改善是否能帶來隨後的心血管健康益處,仍然缺乏有力證據。
不過老美那邊有團隊做了兩個大型佇列的資料,最終納入了8970名女性和2257名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每兩年隨訪一次,平均隨訪時間為13.3年,分析了四個可改善的生活方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