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走了楊明珏,工作簽證很好辦,迪士尼那邊發一個邀請就一切搞定。
送走楊明珏之後,周方遠讓人收集了一些定格動畫的資料。不過別誤會,他不是要拍定格動畫,他只是稍微想要了解一下罷了。
畢竟這會兒也是電影領域的一個分支,嗯,如果做成連載的話,TV動畫領域也是可以涉足的,遠方集團如今很大一部分資金和資源都開始朝娛樂圈傾斜,國家未來的發展方針更是會大力扶持娛樂產業和動畫產業。你不能說定格動畫就是過時的產品,事實上,這一類的存在很少有真正的所謂過時,現在名聲不顯,只是一時的沉寂罷了,只要還有人喜歡這種型別的藝術,它們遲傲機會重新冒出頭來。
所以他想了想,還是決定了解一下定格動畫的一些資訊,如果有機會的話,倒也不是不能在背後推一把。
定格動畫,是透過逐格地拍攝物件然後使之連續放映,從而產生彷彿活了一般的人物或你能想象到的任何奇異角色。通常所指的定格動畫一般都是由黏土偶,木偶或混合材料的角色來演出的。這種動畫形式的歷史和傳統意義上的手繪動畫歷史一樣長,甚至可能更古老。
1907年,在米國維太格拉夫公司的紐約製片場,一位無名技師發明了用攝影機一格一格地拍攝場景的“逐格拍攝法”。這種奇妙的方法很快在一些早期影片中大出風頭。如《鬧鬼的旅館》中,一把小刀在自動切香腸,彷彿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操縱著。在1907年的《奇妙的自來水筆》中,一支自來水筆在自動書寫。
當時的歐洲人還不瞭解這種動畫拍攝技術,他們在驚奇之餘稱之為“米國活動法”。
法國高蒙公司的愛米爾·科爾發現了這個秘訣以後拍攝了很多動畫片。
其中《小浮士德》是一部首先使用能夠活動關節的木偶角色逐格拍攝的木偶片,堪稱定格動畫的早期傑作。之後,毛國的斯達列維奇與1912年僑居巴黎時也拍攝了些木偶片,主角多為童話寓言中的動物,如《青蛙的皇帝夢》,《家鼠與田鼠》,《黃鶯》和《蝴蝶女王》等,大大完善了木偶片的技術。他花了很大精力在這些片子裡使用了各種開創性的巧妙手法和豐富的細節,但反而造成了不夠簡潔的缺點,使劇情淹沒在過於煩瑣的細節裡。之後東歐很多木偶片也有類似的問題,不過在節奏緩慢的早期動畫中這是司空見慣的。
在20世紀初期,定格動畫在日益完善的卡通動畫的光芒下有些暗淡無光,隨著米國幾大成功的商業卡通形象風靡世界,“動畫片”的定義似乎已經被手繪動畫所獨佔。
2030年代,定格動畫一直在一些小型製作和先鋒派的實驗性電影中徘徊,完全沒有靠近主流的機會。其中讓·班勒維和雷內·貝特郎使用一些活動的著色石膏像,創造了一部驚人的影片《藍鬍子》,它結合了雕像和木偶的特色加上戲劇性的活動照明效果,算是開闢了定格木偶動畫的新方向。
捷克動畫家們在官方支援下從1945年開始於布拉格和哥特瓦爾德兩地形成了兩個動畫片學派。其中“毛線絨兄弟”動畫片廠的核心人物是畫家和雕刻家吉里·透恩卡,後來成為具有世界聲譽的定格動畫大師。他們製作了一些獨具特色的木偶片,如《彈簧玩具》,《禮物》等。在捷克,木偶戲是一種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娛樂形式,曾親自表演過木偶的透恩卡專門拍攝木偶動畫片。1948年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大獎的《捷克年》描繪了捷克的民間生活和傳統節日中的狂歡,所用的木偶雖然沒有表情且動作僵硬,但色彩和照明及非常出色的佈景彌補了這一缺陷。
兩部巴洛克風格的長片《皇帝的夜鶯》和《巴亞雅王子》分別取材自安徒生童話和中世紀傳奇,雖然形式精美但劇情拖沓。
定格動畫真正在大銀幕上大放異彩始於一部不朽的幻想電影——《金剛》。
特級先驅威爾斯·奧布萊恩在這部真人和模型人物合成的片子裡充分發揮了他天才的想象力。當巨大的金剛在濃霧瀰漫的山谷裡和巨蛇與翼龍搏鬥時,觀眾們彷彿真的面對了那些史前巨獸,而金剛在帝國大廈頂端抓住玩具般小飛機的場面已經成了20世紀電影史上最經典的鏡頭。19071950年間,奧布萊恩拍攝了一系列怪獸電影,如《失落的世界》,《巨猩喬揚》,《金剛之子》等自此開創了幻想片中使用定格動畫巨獸的風尚。
在奧布萊恩的影響下,米國特級大師雷·哈里豪森創造出一系列效果驚人的幻想角色,這使他成為定格動畫歷史上無人能夠企及的傳奇人物。如1985年的《辛巴達的第七次航行》和1963年的《伊阿和亞爾古英雄們》;1981年的《泰坦之戰》,幾乎每一部都成為特級電視劇的經典。在20世紀80年代末電腦動畫開始主宰電影特技以前,定格動畫是製造人演員無法扮演的幻想型角色的唯一手段。
像80年代的著名科幻片《帝國反擊戰》中巨大的機械獸形戰車就是模型定格特技拍攝的。之後,由於電腦動畫技術日益完善,非常接近真實生物的電腦角色漸漸取代了定格動畫在特攝電影中的地位,例如導演斯皮爾伯格曾經試圖用模擬定格模型拍攝《侏羅紀公園》,但定格動畫師們無法制作出動作完全真實的恐龍,最後還是採用了令該片大出風頭的電腦技術。可以說定格動畫的黃金時代自此劃上了一個句號。
但這種動畫形式不可替代的魅力仍然被一些導演青睞。
直到如今,定格動畫依舊會不時出現,而且偶爾還能引起一陣熱潮,證明定格動畫併為死去,只是蟄伏了起來,全球每年都有相當多的新作品出現。
我國也曾經有過不少優秀的作品,很多80後的年輕人應該都還記得當年風靡一時的孔雀公主》、《神筆馬良》和《阿凡提的故事》等優秀的定格動畫。
隨著電腦技術的不斷成熟,似乎3D特效已經有了取定格動畫而代之的意思,但說實話,3D特效能否做到這一切還完全是個未知數,所以現在瞭解一下國內的定格動畫發展還是很有必要的,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突然崛起了呢?這不是沒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