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之見,你就該去跟著盛國公,憑你之蓋世才學,不在這亂世中打出一片威名著實可惜。”
“可只要跟在盛國公身後,你定有資格封侯拜相,日後,說不定哪怕是我也得向你行禮,這是為兄斟酌良久,特意向盛國公要來的恩典!”
周瑜瞳孔猛地一縮,心下大為震撼。
自己不在的這幾天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何伯符的態度變化會如此之大?
怎麼的?這是累了還是倦了?竟然連當初說好的共圖霸業也不打算要了?
“伯符,你老實同我講,近日到底發生了什麼?你是有什麼把柄落在了那戲煜的手裡嗎?”
周瑜緊盯著孫策的眼睛,餘光還時不時掃向其他幾人。
因為在他的認知裡,伯符哪怕身有殘疾,也是個心智堅毅之人,萬不會在遇到事情後臨陣退縮,亦或者棄甲投誠。
特別是在眼下這種情況,雖說他們已經決定同荊州開戰,甚至都做好了一切準備,但若是在這個時候遇到了其他問題,以伯符的性格,就算有所妥協,也定要先去嘗試一二。
萬一呢?
萬一能得到更好的解決之法呢?
萬一那些問題並非只有妥協一種方式,而自己只要強硬些便能得到更好的結果呢?
要知道,早在戲煜來江東之前,孫家兩兄弟就和他說過,此次北方使者來的目的是和談,但並不會影響他進攻荊州。
可結果······這是和談嗎?
這分明是投誠!
說好的讓自己放手去攻,背後有他們兄弟二人呢?
孫策坐於酒桌後,眼神微微一閃,絲絲惆悵瞬間消散,他透過門窗望向遠處,望向庭外隱約可見的由內城緩緩流淌而過的江水,默不作聲。
此地雖然距離正堂有些遠,但勝在偏僻安靜,可以說是他們這些江東掌權者為數不多的一個能夠獨自思索的好地方。
“公瑾啊,你且聽為兄一眼,兄長我不會害你!”
“日後,我們兄弟二人專心治理江東,而你跟在盛國公身後,一心只為大漢,切記不要由半分遲疑,更不要同那些人為敵!”
“要知道,我江東境內的水軍皆由你執掌,僅憑這一點,你便能在盛國公面前得到重用,須知他們水師雖然強大,但要說主帥,我實在想不到除你之外的任何合適人選。”
“這便是你的機會!只要你對大漢忠心耿耿,說不定就有機會成為大漢水師之統帥,日後莫說是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就是我等先前說好的宏圖霸業,或許也有可能在你手中實現!”
“除了這些外,你還有最大的一個倚仗,那便是江東氏族不敢動你!”
“沒錯,公瑾,我們也是這樣想的,所以你也莫要遲疑,早在你沒趕到前,我們便已經想好了,你可還記得我們當年說過的話?”
魯肅也忍不住在這個時候插了句嘴,認真道。
說起來,他和周公瑾認識的時間也不短了,早在數十年前,兩個一見如故的年輕人也曾有過一段攜手並進的日子。
當年,周瑜率兵路過魯肅的家,不但得到了魯肅的熱情相待,還贈與了不少糧草,這也使得二人之間的關係愈發穩定牢固。
也是因為這樣,周瑜曾向魯肅說過,凡是涉及軍中,雙方都要進行一番商討,待商議結束後再行處置。
只為讓江東境內的百姓安寧,兵馬穩定,一免因為一時之差毀了江東,毀了大業!
“此事我自不會忘,但子敬,你······你想好了嗎?”
“我想不明白那戲煜有何神奇之處,竟在短短几日,便叫你們全部改變了想法,你們可知,我們若是選擇誠服大漢,便再也沒有回頭的機會了?”
“特別是我,我只一心向明月,若是以後跟在盛國公身側,便只會唯他之命是從,你我間的關係再也恢復不到往昔,你,乃至是你們······都已經想好了嗎?”
周瑜冷臉瞧著眼前的幾人,眼露期待。
奈何孫策聞言果斷轉過身去,不敢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