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七對著方御劍笑了笑,微微點頭,覺得他說得不錯,教化育人跟天道合一還是有些相通的。
方御劍30多歲,乾瘦略矮,寒門子弟出生,後投到方家門下,一直沒得到重用,只是在方家的內部學堂教授方家子弟。作為讀書人,他喜歡與人結交,經常出入大大小小的論政集會中,不管對方是誰,他都會起來駁斥。在方家的不如意,現在想來也許是為了引人注意,求得一個出路,也許是現在他的學說沒得到認可,一直以來都沒得到別人的賞識,十幾年過去了,也沒得到能出仕的機會。
“方先生,某認為,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現在危機四伏,道家、儒家都不是現在巴國需要的。現在我們巴國應該是強兵,只要我們兵強馬壯,才能守護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家人,就說我們忍縣,你看看燈火輝煌、生意興隆,人民安居樂業,靠的什麼?靠的是我們子弟兵在前線擋住了敵人的侵略,是他們用生命,鮮血,為我們打造了穩固的後方。前年楚國出兵五萬,如果不是我們巴幔子巴將軍擋住楚國進攻,我們能在這裡侃侃而談嗎?”李瑤搖了搖頭,全國各地,每年到處烽火四起,儒家想法是好的,周邊國家能給你時間?
巴幔子是現在巴國的戰神,先後經歷二十餘戰,多數以勝利告終,就因為他的存在,周邊戰亂較少了。
看來,李瑤推崇的是兵家,有實力才有說話的權利。蘇七如是想道。
這是,“諫政堂”的門開了一條縫,一個軍士悄悄的走到李瑤的身邊,對他說了幾句話。
李瑤站起身來,舉杯對各位告罪道:“各位,不好意思,某有公事需去處理,先乾為敬,我們下次再聚,告辭!”
說完,李瑤同那位軍士匆匆告辭而去。
“劉賢弟,李瑤是誰啊?幹什麼的?”周邊開始詢問帶李瑤過來的劉斌。
劉斌哈哈一下,右手持扇輕輕拍打著左手,緩緩而道:“李瑤就是一個當兵的,聽說是江州李氏家族的人,剛剛到我們忍縣的駐兵任校尉。”
忍縣的駐兵有2000人,駐紮在忍縣的長江邊上,主要職責是維護縣內治安、緝盜抓賊,也要維持長江來來往往的船隻安全,還有協防巫山的鹽井的安全。
以忍縣校尉為首,下設水師1500人,戰艦20餘艘;步兵500人,戰馬100騎。在內陸地區算是很大的軍營了。
“你跟他很熟嗎?”
“不熟,前幾天來我們府上拜訪認識的,說要了解了解忍縣的論政聚會,於是今天我就帶他來了。哦,你們繼續啊……”
就這樣,蘇七認識了李瑤。
……
“哈,我爹還是個校尉啊!”
“你爹其實不止是個校尉,他來忍縣是巴將軍委派到地方整頓軍務的。他是巴將軍的心腹大將。還有李家多出戰將,在巴國的軍中勢力一直很大。”
……